高句丽的国王名叫高元,并不是个有名的国君,亦没有什么英明可言。
所以这个人,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虽然从文帝时期开始,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就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多阴影。但高句丽毕竟国小力弱,就算给他们70年的战争光阴,也无法让他们积累起足够的经验。
而这次她所面对的敌人,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远远比隋帝国强大,虽然那些从平壤城里逃出来的士兵语无伦次,根本讲不清楚对方用了什么样的武器,但可以确定的是隋帝国是没有那种武器的。换而言之,这是一个比强大的隋朝更加强大的势力,如果不小心对待的话,恐怕不但夺不回都城,还会让他们雪上加霜——除非这群人也愿意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对于高句丽艺人来说,今年最大的事情毫无疑问是与隋帝国达成了和解,虽然这只是短时期的,但他们仍然因此而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只要重新组织兵力,搜刮粮食,就不必担心隋帝杨广来年的报复——是的,高元知道,那个好大喜功的家伙,一定会在自己背叛盟约之后气急败坏,但他偏居东北,根本就不怕这一点,有本事他杨广再一次劳师远征,看他的帝国还能够坚持多久。
然而不同于已经撤回中原的隋帝杨广面前的敌人却好像没有离开的意思,据悉他们已经以平壤城为据点,在周围建筑新的堡垒,那些玻璃是何等的坚固?朝野上下的文武都是心中有数的,当年他们扑向仁川附近的时候,可是没少在堡垒之下吃亏。
因此当他们从重新收拢起来的乱军,口中得知这一情报的时候立刻分裂为两派,陷入到了激烈的争吵当中。其中一派认为他们应该趁着敌人立足未稳,立刻扑向对手,将它们消灭在堡垒之下。
但这样的想法却立刻遭到了另外一派的反对,因为他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都城仍然在敌人手中,只要平壤城还没有拿回来,那么敌人就可以随时躲进去,到时候他们即便扑过去的再迅速,也需要啃下那座坚固的城墙。
换而言之有没有保理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都要面对一场攻坚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和充足的士兵才是最要紧的事情,而他们手下士气低迷,粮食严重不足,根本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战争,最为糟糕的是他们的攻城器械损失严重,工匠的逃亡情况甚至更糟,因此他们一时半刻之间绝无可能对坚固城墙构成威胁。
更加吊诡的是,在工匠方面的需求,竟然鬼使神差的为康采恩等人混入大部队当中,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就在康采恩所暂时休憩的那座小城之中,招募工匠的告示已经被贴得到处都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因为不识字的缘故而一笑置之,但当地的官府很快派了几个读书人来为大家宣讲,于是一个在城市当中,因为生意惨淡而混不下去的工匠,不得不收拾起行囊前往军中报到。
刚才在得知这一点之后,立刻与手下们商量起了一个更加危险的计划。这个计划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首先就是打造兵器的后勤部门是不是和存放粮草的后勤部门待在一起,其次就是,但呆在一起以他们的工匠水平能否可以蒙混过关,另外一条就是后勤方面的看房是否有着远超想象的严密程度。
但即便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存在,他们仍然选择执行了这个计划,那就是假扮春宫酱油,那位奄奄一息的军官,作为身份掩护和见面的信物混进敌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