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十三章
多事之秋
陈子华走了,李树峰走了,第一军走了,走向了他们的新战场新天地;今后,整个西北西藏新疆和中亚都将是他们驰骋的战场。
一九一三年元月,山西本省的报纸《晋阳公报》、《山西实业报》连续报道了山西省在工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报纸以详实的资料数据和照片对山西从一九〇六年开始到共和以后数年时间来山西兴建工厂和修筑道路这些实事进行了报道之外,还对山西农村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说明。紧接着,山西省『政府』兴办山西大学、太原医科大学、太原护士学校以及整个山西省实行的小学义务教育的事情也被报道了出来。《晨报》、《京报》、《申报》、《大公报》也对此内容进行了相关转载。
一时间,山西成为全国议论的宠儿,山西省长赵怀桑一心为民,省督赵天一自掏腰包办工厂的光辉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受到了全国各界的好评。而赵家父子利用此社会舆论为自己营造声势,捞取足够政治资本的企图也全部达到。当然,整个过程都是赵天一在后面安排布置,推波助澜;后世过来的赵天一深知舆论和政治的重要『性』,怎么能轻易放过让自己父子捞资本的时机,何况山西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了。再怎么样,赵天一也要让自己父子在舆论面前、在全国人民面前混一个脸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送走第一军以后,赵天一九感觉自己的发展似乎又少做了一下什么事情;比如舆论的宣传、比如地方官员的培训学校等等。前者要做,后者也不能放松。于是,他一方面要自己快要调到北京的父亲马上着手成立“太原干部培训学校”,为即将扩大的西北等地区储备地方管理治理官员。而舆论导向方面,他亲自将《山西实业报》和《晋阳公报》的创办者傅汝梅,报馆记者张数帜、蒋虎臣等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向他们几人面授机宜,撰稿报道山西这几年的建设发展情况,于是才有了上面的一出。
赵天一这样做,除了有前面的理由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做给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看,让他们知道如今的山西是在自己父子的治理之下取得如此成就;就算日后袁世凯想拿他们父子怎么样,也的考虑考虑全国民众的想法。这就是政治资本和声望的好处。袁世凯在看到报纸的时候也是很高兴,这样能够用心治理地方的官员现在不多见,这可是他袁世凯提拔是2来的官员,有如此的好成绩也等于是我袁大总统慧眼识人。更可贵的是,这赵氏父子对『政府』对袁总统一直都是很衷心的,从来没有南方那些省的官员野心满满阳奉阴违的样子。
袁世凯满意之后就开始安排赵怀桑调离山西之后山西省长的人选了。之前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现在这个赵怀桑在山西任上做的如此之好,就让袁世凯有些难以捉『摸』和安排。好不容易在平息全国统一全国之初,就有这么一个山西省在地方建设上取得突出成绩,官员政绩斐然,你总不可能换上去一个拆台的吧!袁世凯再糊涂,也知道一个好的政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给地方带来的收益。如果自己派去一个比赵怀桑差一些的官员过去,把山西经营的不会或者退步,这样,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五国贷款可大大的不利。自己还在企盼着利用刚刚兴旺起来的山西工业,在和五国财团谈判中加一点砝码呢!
二月八日,春节的第三天,在山西接任省长的人选上有些拿捏不定的袁世凯决定找自己几个心腹来商量一下,很快国务总理赵秉钧、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国会选举事务局长顾鳌、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几个人就聚在了袁世凯的书房,开始商议总统的问题。几人没有想到大总统会为一省之长人选找自己前来,这些事情以前都是总统一人说了算,难道今日事有蹊跷?
看到几位心腹探寻的眼神,袁世凯那里不知道其中缘由,就首先开口到:“诸公,这山西一省之长,原先谁去都没有关系,只有他能一心向北京『政府』,不要像南方国民党那样就可以了。但现在,报纸相信各位都已经看了,山西省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建设起步很快,基本上都是现任省长赵怀桑倾其所有家产支助而来。『政府』要调赵怀桑来北京任官,他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很快就同意并会在今年四月一日到任,我给他的位置是国会副秘书长。山西的建设是私人自己的资本,这个时候如果去一个不1识大体的人做省长,很有可能会让山西发展的势头停止,甚至会倒退。这年头,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容易,所以让我很难抉择,还望诸位教我”。
听了袁世凯的话众人面面相觑,这几个家伙天天都高高在上,那里知道具体的工业建设和发展,所以他们对总统心目中人选标准虽然很清楚,但要找一个出来,没有!还是国务总理赵秉钧心思转得快一些,他略一思索就回答到:“总统,既然外人不好选,不如从山西省内部官员挑选如何。现任山西民政长周渤周士贞、谘议局议长梁善济、晋南镇守使董崇仁等都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不知总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