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四一章 初见汪兆铭
汪兆铭也即汪精卫,后世所称呼的“汪精卫”只不过是他的笔名,并非他的名或字,他的名字就叫“汪兆铭”,字季新;但后世几乎忘记了他的字,只以其真名或笔名称呼,于是“汪精卫”之名便大行其道了。
在看到这副拜贴时赵天一微微有些发愣,这个家伙现在不是和孙大炮在一起在日本吗?怎么就跑就跑回来了?而且还要见自己?派人去查了一下,得知汪精卫这个时候并不在济南,而是在确定赵天一要见他之后才从天津赶过来。这也是赵天一安排在两天之后见他们的原因,总要给这位名人一点赶路休息和准备的时间;汪兆民来见自己,肯定是身负重任,想一下赵天一也能猜得出一个大概,但肯定不是来刺杀自己的。
政治刺(暗)杀,是清末至民国的一大社会风景,暗杀作为革命党的手段之一,有些近乎疯狂。革命党人将其作为反清以及反对自己不同政见者暴力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曾经轰动一时,产生过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政治意义。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年轻的时候相信刺杀救国,自学化学,每天配置毒『药』和*,还专门教了许多爱好化学的女学生,因为他认为女『性』用毒『药』刺杀会更容易成功。后来中华民国成立,蔡校长逐渐明白一个大国的强盛靠的不是被激情驱动的死士,而是踏实做事的真正人才。汪精卫本人也曾经作为杀手,刺杀过摄政王并因此入狱,也为他在政治是捞到了不少资本;不过到了后期,革命党的这种暗杀就变成了清楚异己和不分敌我的滥杀,宋教仁之死就是其中最大的隐秘。
赵天一之所以说汪兆铭不是来刺杀自己的,主要是因为汪是投拜贴来见自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孙大炮等人可能看到了自己的势力和经历,想来利用自己打一个秋风,所以不会对自己这样位高权重且手握重兵的年轻将军动手的。再说了,自己现在在全国人民心中可是有分量的,革命党人想动手也要掂量掂量后果。
在济南城区北部的大明湖东南隅岛上的历下亭,赵天一和汪兆铭一行人见面了。历下亭乃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位于湖中岛中央的历下亭,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可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
这个时候的历下亭与后世的有很多不同,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许多古建筑,在亭之西侧的“蔚蓝轩”里面,赵天一见到了汪兆铭等人。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一男一女,男的二十四五岁,一米七左右的样子,脸型和身体一样很是消瘦,不过看起来很是精干。女的也是二十出头的样子,圆脸,挽着身穿白衣的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不用问,身穿白衣者为汪兆铭,后世传言汪兆铭喜欢穿白衣,现在看来果然如此,竟然白衣者为汪兆铭,挽他胳膊的自然就是他的南洋妻子陈璧君了。但另外一个年轻男子是谁?从他紧闭的坚毅嘴唇,赵天一隐隐约约有些熟悉的感觉,但一时却想不起是谁。
蔚蓝轩西面为宽阔的大明湖湖面,此时正值九月秋季,秋高气爽之时,整个湖面景『色』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非常的美观。在正中间的厅堂里面,已经摆好了茶壶茶杯,且几杯香茗已经斟好,赵天一对张自忠引过来的几人说到:“获知兆铭兄前来,在下惶恐莫名,不知道在济南何处才能招待“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该诗是汪兆铭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所写)的俊才。最后才想起这名闻天下的大明湖和湖中小岛之上的古历亭,想当年,杜甫、李白也曾来此亭游览,杜甫更是在此后西游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倒也能够与汪先生的诗句一比。来来来!三位请坐,尝一尝这山东本地的茶叶,与日本国的茶叶有何不同“?
说完,自己先在主位是坐了下来,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起来。刚才他的话里虽然看似句句恭维,但仔细一揣摩,就发现很有意思。先是以英雄(刺客)为名,把汪兆铭夸(损)了一顿,再把他和诗圣杜甫摆在同一高度,最后再拿中国茶和日本茶叶说事,暗指汪兆铭等人所在的中华革命党,与日本人勾结一起,以出卖中国的利用来换取日本『政府』对他们的支持。而且,开始时称呼“兆铭兄”,后面又改为“汪先生”,称呼上可谓变化极大;显示出主人对之前的汪兆铭心生好感,但对现在的汪兆铭却不怎么样。
白衣人果然是汪兆铭,听了赵天一的话明显一愣,但随即用手阻止了妻子陈璧君想要反驳的话,走到桌子前也端起一杯茶水,喝了一口到:“人言山西健行将军年轻有为,治理山西数年便让整个山西面貌发生巨变,民众生活大为提高。治军方面也别具一格,思想新颖、训练新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说完这些,汪兆铭慢慢走到西面的栏杆边上,面对着大明湖沉思了一下,随即转过身来,重新走回桌子边坐了下来,又招呼自己随行的两人也坐下,这才对赵天一说到:“这古历亭果然名不虚传,蔚蓝轩更是风景如画,祥和一片,果然是一个好地方。但将军却不知在中国,这样安静、平和的地方能有几处?更多的还不是封建余孽统治下的民不聊生。如今的共和只不过是袁世凯统治吓得假共和,将军青年才俊,怎么就安心在袁世凯手下,看着我们的国家民族一步步走向深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