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五七章 老袁的决定(2)
袁世凯在这张纸里面交待了很多东西,除了安排段、冯、徐、赵等人的职务之外,还有让王士珍担任参谋总长、梁士诒担任财政总长(国会议长)等一些『政府』大员的事情,另外,地方(他所能掌控的)各省将军、民政长(省长)的人员安排,以及和欧美等列国将来关系也有涉及。在各省将军等人员安排中,老袁的大儿子袁克定赫然位列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一职。
到了纸的最后,竟然是要求将他的家人送回河南老家,不留在北京居住。当然这是在指他死了以后。之前袁世凯从不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则是他一贯的做法。眼下他已经预料自己时日无多,再想一下自己儿子那个样子,也就替他安排一下。
不过这些要求或者说是安排、布置,也不一定百分百按照袁世凯的意思达成,毕竟现在已经是民国,『政府』大员的指任多少都要经过国会(议会)批准。不过在眼下的中国,总统的决定还是会有很大作用,千年以来养成的君主习惯,虽然皇帝被推翻了,但上尊下卑近乎成为中国官员的潜意识。就像现在的王士珍等几人,看完这些东西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回话,不是他们有什么反对意见,而是不知道如何给总统应该肯定的答复,思考是必须的过程,毕竟牵扯的层面很多。
见袁世凯开口了,正在犹豫的徐世昌第一个迈步上前,来到袁世凯病床前看着老袁消瘦的面容,声音有些颤抖的说到:“总统!卜五未想到总统会有如此决定;公虽有此意,但卜五却不能认同。身体乃父母所赐,虽然说生老病死寻常事,但这句话另外一个意思也是在说是人都会得病,病了,我们就好好的看大夫,静心治疗便可。总统年尚不及花甲,正是为国为民大展抱负之时,中国之未来,还要仰仗总统很多,总统总不能把......”。
徐世昌的话还没有说完,袁世凯抬手摇晃了一下,意思是让他不用再说,这当然不是怪徐世昌的话不中听或者太假。老袁和徐世昌,两人的交往历史算是最久的,从清廷开始,1897年两人就同朝为官多有来往。那时袁世凯向清廷奏请徐世昌兼管新建陆军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总办(相当于秘书长兼参谋长),徐世昌欣然就任,全力以赴,总揽全军文案并参与机密,袁世凯不在时且代理其职,从此成为袁世凯的得力智囊,受到袁世凯的高度信任与尊重,言听计从,称之为兄。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出山东山再起,而出面邀请袁世凯的,正是徐世昌(此内容部分来自百度)。
正是有着这层关系,袁世凯任总统后,徐世昌接替赵秉钧成为国务卿(总理),协助他开展工作。说是国务卿,但当副总统黎元洪被边缘化之后,徐世昌基本上做的就是副总统+国务卿的工作,对总统的事务也算是门清,加上他够深的资历,老袁当然会选他做接班人。至于野心勃勃的冯国璋和段祺瑞,在袁世凯生病养病这一段时间,已经把二人看的差不多了;不能说此二人日后对袁世凯家人怎么样,至少在压制众为朝堂官员方面,还是差一些。再说二人都是军人出身,政治经验虽有,但对于治理国家福达一方就有些不足。
徐世昌本来是想说在老袁未死时自己先不当总统,却被袁世凯打断话题,只能叹息一声退了回来。见此,王士珍就上前轻声到:“总统,赵大人目前身为北五省巡按、泰武将军,之前在『政府』也不过是参谋次长。眼下突然将其升格为陆军总长,恐怕朝堂多有怨言。赵将军前几天可是很不受一些人待见,会不会他们借机发难,反而对赵将军不美。不如先让他为次长,日后在行升格”。
这些话,要是换一个人说出来,袁世凯一定会认为是故意推脱刁难。自己是陆军总长,现在要交给旁人,换成参谋总长,这感觉总是不爽。但对于王士珍,袁世凯绝对不会这么想。自从小站练兵两人结识以后,王士珍就是袁世凯最忠实的部下,比起同为北洋三杰的段冯二人更得他的信任。在很多事情上,对王士珍提出的建议和看法,袁世凯基本上不会反对,都会采纳。不过这一次,在赵一天职务安排上,袁世凯却有自己决定和打算。
自从开始生病养病,袁世凯对家族中那条活不过六十的诅咒念念不忘。拒绝了用管子输送『尿』『液』,当两位外国医生告诉他最后的结果之后,袁世凯就开始了自己的后事准备。
袁世凯一生娶了一妻九妾共十位夫人,这个十位夫人为他生下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中国人重男轻女古亦有之,民国初期也是如此。所以对于女儿,袁世凯除了那几个嫁给朝堂大臣、对他有帮助的比较上心之外(比如赵一天的夫人袁复帧),其余的,都不怎么样(夭折的就不说了)。对儿子袁世凯当然很看重,可惜他的十七个儿子中没有几个能成才的,儿子们大的大小的小,最小那个儿子袁克友(男为克友女为复敏),这个时候还在六姨太叶氏肚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