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八〇章
兵临广州(2)
对于防守萝岗一带的刘村大山、茶槁岭、牛头岭、片石岭、石牙山、百劳山等一众山包高地的粤军守军,山东陆军第二师采取的是同时攻击的战斗防守。这到不是第二师小看对手,而是地形以及自己实力所然,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都在自己这边。在观察了这一带的地形特点之后,山东陆军第二师师长胡一飞决定对这些高地同时发动攻击。在战斗前的军事部署会上,师参谋长苏奇是这么对全师团长以上军官们说的:
“根据我们的侦察了解和实地观察,这些小山除去刘村大山、茶槁岭高度在两百米左右之外,其它高地都在一百米左右;但他们自己的距离太过于靠近,随便攻击任何一个高地,都会受到来自周围其它高地敌军的策应打击和『骚』扰。如果我们采取逐一击破的作战方式,不但对我军行动展开非常不利,而且会影响作战效率,拖延作战时间,对早日拿下广州,平灭孙大炮叛『乱』有影响,所以师部决定对这些高地同时发起攻击
根据侦察,敌军在这一带防守的兵力约七千余人,主力集结在刘村大山、茶槁岭这两个相对较高的山上,各有两千余人,敌军所有的炮兵也布置在这两座山头。其余敌军也都分布在其它六七个小山上面,每一个山头最多七八百人,最少三四百人不等,相对与那么一座小山包,敌军密度还是很大,非常适合我军炮击。可能是敌军守将没有想到我们会有远超出他们的火炮数量,才敢如此大胆的将人全部集中在山上吧!
当然,在这些山后面的稍平缓一些关键地带,敌军也有部队在把守,人数大约在一个团的样子。不过我想只要我军拿下这些高地,他们也只有回广州城的份了,想和我军在平地上对攻,这个世界上还找不出几支军队,至少中国是不会出现的,当然,我们的友军不算”。在众人的一阵揶揄笑声中第二师战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结束。
也不是苏参谋长有些吹牛的发言,粤军上下还真不大清楚作为和自己一样的地方省份的山东陆军装备到底如何,特别是火炮装备。这一时期中国军队的装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北京『政府』统辖下的『政府』陆军,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军队,每一个师都有自己的骑兵团、炮兵团、机关枪营。以炮兵为例,全师拥有七五式山野炮五十四门,就算后世二十年代各地军阀都没有这样的装备。
另外一种就是就是各省地方军队的装备了,因为盲目扩军,步枪都没有办法做到人手一支,更不要说机枪大炮了。加上这些武器军火来源又很紧俏,就算有钱,各省『政府』也不会随意拿去购买武器。广东省临近大海和香港,算得上是一个有地利优势的省份,尽管这样,粤军全军也不过只有十六门火炮。袁世凯当值时,曾经给广东将军龙济光一个二十六师的编制,可惜老龙鼠目寸光,担心接受这一个师的编制之后自己其它多的人马会被遣散,就婉言拒绝了,同时也等于是和五十四门大炮和众多机枪失之交臂。
好在广东还有一个广州制造局,(1912年开始)可以仿造生产德国『毛』瑟1904年式68步枪,产量虽然不高,但对于粤军来说多少是一种安慰。陈炳焜部有超过一半的士兵使用这种广州制造局仿的『毛』瑟步枪,不过机枪和大炮就不用想指望了。整个粤军有十六门火炮,加上孙大炮从日本人手里要来的八门,就是二十四门大炮。这一时期整个军队口里的大炮,就是指七五口径的山炮或者野炮,那些更大口径的大炮,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非常奢侈的奢望或者梦想。所因此上对于山东陆军的装备,陈炳焜和他的军官幕僚们之前尽管知道要比自己的部队强,因为他们是赵一天的系统,火炮要比自己的多,但具体多多少,他们就不知道了。
韦荣昌临走时多带四门火炮,就是想拉平自己和敌军的火炮差异。在他想来,山东陆军一个师就算火炮比自己多,自己带上这四门火炮,加上原先的十一门,十五门估计也和他们差不多了,谁能料想这个数目连对方一个旅的火炮都比不上,更不要说一个师。这十五门火炮韦荣昌分别在刘村大山、茶槁岭这两个海拔最高的山上构筑了炮位予以安放,他想居高临下延伸火炮的『射』击距离,掩护自己部下在其它山头的防守。所以这两座山就是他的主要防守阵地,也是兵力最雄厚的地方。从惠州撤退的粤军刘达庆部到达这里后,韦荣昌就让他带领残部主守茶槁岭,他自己在刘村大山上,指挥各个山头作战。
在两座主要防守高地上,从半山腰开始韦荣昌下令构筑了三道防线,,其它几座海拔低一些的山上,也分别构筑了一到两道防线。全师仅有的十多挺重机枪,他每一个山头布置了一挺,其余的全部集中在刘村大山、茶槁岭这两个海拔最高的山上。韦荣昌就是想通过这些山头距离较近的特点,形成一个个相互的犄角,前后策应,相互支援,打击山下的敌军。欧洲战场铁丝网的作用已经传回到国内,可惜韦荣昌却找不到这种东西,否则他一定也会在自己的阵地前方布置几道铁丝网,用来阻挡敌军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