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接连三句反问,问的黄俨哑口无言。
咋回答?
说这些事,以皇上的尿性,确实干不出来?
找不摆明了找死么?
说这些事,都是皇上干的?
既然知道都是皇上干的,为何刚才还要借着百姓的口说是太子太孙干的呢?
是何居心?
这不是摆明了想挑拨太子和皇上只见的关系么?
“皇上,臣昏聩,道听途说,一叶障目,胡言乱语,请皇上责罚。”
太监黄俨赶紧认错,这就是黄俨乖巧的地方。
见事不对,赶紧换招,根本不在意面子不面子。
或许这也是永乐帝喜欢他的地方。
“哈哈,黄俨,你确实没有调查清楚哦。”
“这些事情,都是朕命太孙做的,至于百姓夸赞太孙,夸就夸吧,太孙是咱的孙子,夸他就等于夸咱。”
“你下去吧,好好挑选几个激灵能干的小太监,扩充到东厂。”
朱棣轻飘飘一句话,帮黄俨化解了危机。
黄俨谢恩离去。
“爷爷,黄公公他……”
朱瞻基想趁机在朱棣面前抱怨一下黄俨。
“好啦,咱不给一个太监置气,否则岂不是丢了咱皇家的气度。”
朱棣直接打断了朱瞻基的话。
“小子,走,跟爷爷一起去校场,那个赵辉也一起去;”
“他唱的《精忠报国》,很好听,咱喜欢,咱要让他唱给将士们听,鼓舞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你小子厉害啊,能捣鼓出这么震撼人心的歌,真给咱长脸,嘿嘿。”
一提到《精忠报国》,朱棣的心情就分外好。
今日早朝,朱棣特意命令赵辉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把《精忠报国》唱了一边。
满朝文武,听完,皆瞠目结舌,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尤其是武官们,激动地个个涨红了脸,嗷嗷直叫;
整个金銮殿,沸反盈天。
端坐龙椅上的朱棣,对此不管不问,任由臣子们发泄心中的激动。
一曲完毕,众臣恢复清明。
“众卿,此歌,咋样?”
朱棣平静的问。
“此歌,甚好!”
“此歌,听着带劲!”
“此歌,大气、豪气、爱国!”
“此歌,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家国情怀,一一展现,好歌!”
“能作出此歌者,仅凭此歌,就能名垂青史,受子孙后代敬仰!”
“……”
其实在朱瞻基的宣传下,数万老百姓知道《精忠报国》是朱棣写的;
部分官员也有所耳闻,都牟足了劲,想找机会对朱棣疯狂吹捧一番;
可前几日,朱瞻基的小本本,搞得人心惶惶,哪有心思拍马屁;
没想到今日早朝,朱棣自己把这首歌搬出来了。
这不是摆明炫耀么?
既然你想听歌功颂德的话,俺们就不客气了。
俺们还会配合您进行表演。
所以,当朱棣亲口承认《精忠报国》是自己所写时,
满朝大臣夸赞的话,更是出口成章,声情并茂,眉飞色舞,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那此歌,可否当我大明的国歌?”
面对文武百官的恭维颂赞,朱棣很舒坦,宛如沐浴在初春的暖阳里,一脸享受。
“可,很可,非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