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数量,很多的读者可能会不同意,认为作者在胡写。因为在后世没有人一年能吃一千斤粮食的。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在后世我们吃了太多的肉蛋这类高营养的物质,造成我们的饭量都很小。再说我们平时吃的那些零食哪一个不是高能量的,甚至就连我们喝的饮料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能量。
所有的这一切,使我们一天摄入的能量非常的多,而在主食方面就显得很少了。而这一切在古代都是不存在的。古代的人所有的能量来源都是要靠主食也就是粮食,这就造成他们的饭量比后世的人大得多,甚至超过大家的想象。
而且在古代,由于没有化肥和种子培育的技术,所以粮食产量也比后世要少得多,在明代每亩地的产量只有三百斤左右。这还是说的好地,而劣地的产量更低。
而且在古代由于没有后世的农业机械,也就是说全是靠人工,这样的话,一个棒劳力最多能耕种五亩地,再多他就顾不过来了。
这样算来,一个农民连一人不种地的人都供养不起,当然这说的是北方。而在台湾这个问题可能会好一点,毕竟台湾是能一年两熟的。所以,在这个地方理论上来说一个农民能供养两个不种地的人。
但其实这个数据是达不到了。因为农民家里不都是棒劳力,还有老人和孩子。所以一个农民最多能供养一个多一点不种地的人。
而他们来台湾的这些人很多都是不会种地的。就魏希孟了解,武官象田尔耕家,许显纯家,孙云鹏家,杨寰家,崔应元家,而文官如崔呈秀家,倪文焕家,李夔龙家,吴淳夫家,顾秉谦家,魏广微家,田吉家都是不会种地的。
就是他们这些人在老家的人也是由于在当地属于大地主和士绅,平时只用收个租而已,自己根本就不会种地。而他们来时,则只带了他们的家奴,为他们种地的租户是一户也没有带来。
由于自己这些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即使自己也给崔应元提出了要他搜集一些农民来台湾,但由于没有特别关注,所以到现在为止,运来台湾的农民并没有多少。
所以,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没有确切的数据,但魏希孟估计他们以后开垦土地种出来的粮食不一定会够自己这些人吃的。再说,那些锦衣卫的士兵和水师的官兵由于要训练也不能种地。也属于和那些官员家眷一样是净消耗粮食的群体。这样算来,他们台湾的粮食供应真要如母亲担忧的那样成了大问题呀。
看来还是母亲这个农民出身的人最了解粮食这个问题呀。所以才会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采用了自己种地的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