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当三人走到南京时,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其实当初徐光启在家里时也推理过这个事,毕竟他也仔细观察过厂卫船队的活动规律,发现开始时,这些船队是半个月才能回来一躺,后来虽然时间缩短了一半,但船队的规模是明显小了近一半,也就是说他们的船队是分批了。
而这些被移民的人呢?根本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活不下去的灾民,他们中虽然也有农民,但也有很多人一看就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对于这一点,徐光启一直想不明白,毕竟不是活不下去的灾民,好好的人家谁会愿意移民去海外呢?
不对,海外,半个月的时间根本不能去太远的地方难道说是某个自己还不知道的小岛,但如果是小岛的话,那些官宦子弟怎么会愿意去呢?
说实话,徐光启能做出这样的推断已经基本上接近真相了,他只是想不到掌握着大明朝廷几乎所有权力的阉党竟然能做出放弃一切选择逃亡这种事,毕竟在大明的这些文人看来,这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了。
只不过,当他到达南京时,这个在他看来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却成了事情的真相。
因为徐光启信天主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学会了这个时代泰西人的许多知识,因此,他与这些来到大明的西方传教士都非常的熟悉。而南京就住着这么一个传教士。而这个传教士刚刚在前两天分别接待了两位来自荷兰和西班牙的传教者。
其实这两位传教者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远东总督府派来大明打探消息的,毕竟他们都发现了希孟他们在台湾的动情,出于谨慎的考虑两国都没有立即采取什么措施,而是都向大明派出了人来打探消息。
在福建巡抚那里,他们并没打探到有用的消息,毕竟福建巡抚也不知道希孟他们的事,再说了人家厂卫做什么事也不用通知他福建巡抚,因此福建巡抚就胡乱的打发走了这些泰西人。
此时的大明可不是清末,这时的大明官员都是高傲的很,尽管福建巡抚和荷兰人打了一仗,知道这些泰西人战斗力很强,但也改变不了他内心的看法,那就是还是把这些人看成蛮夷。因此,他是很不耐烦的就把这些人给打发了出来,再也不见他们了。
于是,没有打探到有用消息的他们只能选择扮成了个传教士,他们先来到了南京,和这位传教士打听情况,但这位也不知道。于是,他们就又出发赶奔北京。
当徐光启他们到南京时,恰恰就遇到了这个传教士。这个传教士可是知道徐光启就是大明的高官,因此满心疑惑的他就问徐光启是不是大明的政策不变,要不厂卫们为什么会向台湾移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