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明兵在旁边的箱子上铺上一层薄毛毯,杨老则是把手中的《平安帖》小心的放了上。
众人围了上来,仔细的端详着这幅《平安帖》。
纵二十多厘米,横十几公分,材质为硬黄纸,字体为草书。
周围空白处盖有密密麻麻几十个印章,甚至一旁还有好几位名人的提名,其中甚至不乏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题名。
保存的不是很完好,其中有好几个字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了,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杨老痴迷的打量着眼前的《平安帖》,仔细研究着纸上文字的一撇一捺,虽然短短二十几字,可也让杨老研究了好久。
过了好一会杨老才满意的抬起了头,指着箱子上的《平安帖》介绍道:“虽然只有寥寥二十几字,但用笔峻利,沉着潇洒,俊宕清健,体势丰满,尤其是尖笔的起讫牵带,丰富多变,饱满完整,实为草书楷则。”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说完又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对着石凡解释道:“由于年代的久远,王羲之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
“这本《平安帖》想来也可能是个高摹本,毕竟王羲之的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近1700年的时间,足以泯灭当时大部分的文字真迹。”
“虽说当时也有很少一部分可以保存至今的书籍,可其中要是有王羲之的真迹能流传下来,也是千难万难的。”
“这件就算不是真迹,可有这么多名人的提名与印章,那也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完全不下于前几年嘉德拍卖的那件高摹本。”
石凡算是听明白了杨老话中的意思,他的这本《平安帖》有很大的可能是古时的高摹本。
上面明显有欧阳修的提名,最起码也是宋以前的。
石凡不是很在意这本《平安帖》的真假,无论真假他都会妥善保管的,当然如果是真迹的话那就更好了。
看完这本《平安帖》马爷三人纷纷表示这趟来的太值了,不仅见识了世界少有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更是见识到了这本王羲之的《平安帖》,已经不虚此行了。
杨老小心的把摊在木箱上的《平安帖》圈了起来,从新放回纸筒中。
石凡示意明兵把最后一个木箱也给打开。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接下来会是件什么宝物了。
明兵上前小心的打开了眼前只有三四十公分大小的小木箱子。
众人纷纷好奇的向着里面看去。
入目是一件十几公分直径的小碗,呈淡天青色,表面有细小纹片。
不等石凡仔细观察,旁边就传来了马爷三人的惊呼:“天呐!这是汝窑天青釉碗。”
疑惑的则过头,看了看有些惊讶的三人,再次回头仔细的打量着小木箱中的瓷碗。
看着是挺精致的,可不明白三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难道又是一件稀世珍宝,可它毕竟只是个小碗罢了。
石凡侧头看着还在惊讶中的三人开口道:“马爷!要不麻烦你,再给我们介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