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数几千年,天下板荡之时,忠诚者有,大明也有。有能力,能裂土封疆、开国治世的有,大明却没见着。
跟大宋差不多模样。
烂人的确不少,但忠诚的的确有。大明朝灭亡,甲申国难时,阖家赴国难殉国的,也比比皆是,与崖山十万蹈海赴死、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样的,都有。
但也如文天祥那样品德高尚的,但能力一般。
没出个像曹操或刘备那样的人物。
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事。
大明朝人口这么多,却在灭亡时没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实在是不可思议。稍稍哪怕出一个,便能力稍次一点的,也轮不到鞑子坐天下。
至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与那张角、黄巢一般,凶狠归凶狠,却是小聪明没有大能耐。
这大明朝士绅阶层如此庞大,竟也不能出一个。或许这便是朱子理学的教导罢。
惠兰的提议,在常昆心中转了一圈,暂时按下了。
这回出来,目的是游玩,顺带给大丫头和小七在她们父母面前,补全这媒聘之礼。全了人生的遗憾。
其他的,再说。
眼看临近京师,到通州附近,常昆停下来。
这一路过来,他察觉到不少监视的目光。一琢磨,知道,不是锦衣卫便是东厂番子。倒也不在意,只要不跳到面前来作妖,他便不理会。
对那老汉道:“京师就在眼前,我夫妇三人打算去南方,你们作何计较?是继续南下,还是留在京师讨生活?”
对这些百姓难民来说,或许京师的诱惑力更大。
所以,没人要南下。
常昆便点点头:“既如此,便在这里分开。”
留下几架马车给些个难民,常昆与惠兰、隐娘,乘坐一辆马车,从通州转道向南而去。
隐娘道:“这几天周围许多监视,他们这里分开之后,怕是日子不好过。”
常昆笑了笑:“这不能勉强。”
隐娘只道是因着那些监视,因着难民跟了自己一路,这里一分开,多半会被锦衣卫东厂抓去拷问。但常昆更知道,便不被抓去拷问,京师也不是个讨生活的地方。
从万历之末,一直到甲申国难,这几十年间,京师每年冬季都会冻死很多人。这里并不是一个安乐窝,对小民来说,生存环境仍然严酷。
这一路上,常昆与那老汉说过,但他们还是选择了京师,常昆自然不勉强他们。
马车缓行,常昆斜倚着,有一搭没一搭的与车里的惠兰和隐娘说话,一路上难民成群结队,有凶恶的,还要夺他的马车。
下场自然是看得见的。
也有的确可怜的,便舍些米粮出去。
河北大旱,难民们没有去处,只得望着京师,期盼到了帝都,能得官府赈济。
至于地方官府——若地方官府能安置、赈济他们,也就不必拖家带口饿着肚子千里奔京师了。
这是个扭曲的世界。
士绅们自诩圣人弟子,暗地里做的许多勾当,每每趁着灾荒年间,大肆侵吞兼并土地,把勉强能活下去的都逼得活不下去。
实在也是没法子的事了。
隐娘和惠兰虽不说心软,比起大丫头,她们两个要硬一些。但也见不得。路上见人实在可怜,收了几个丫鬟、小厮。
却是见着要易子而食的,或是饿的将死的,没办法,便收了吧。
行至大名府,难民稍少。
“还要继续往南么?”
这话惠兰问了十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