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见济在忙着对国内进行改革以扩张自身权力的时候,在遥远的九边之上,也有人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权力。
这个人,就是石亨!在大明军界趋于僵化的当下,石亨此人绝然算的上是一个异数。他之所以能够不断晋升,固然是因为他军事才能非同寻常,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谙知站队之道,每每站队成功,更进一步。
在原本历史上,石亨已经靠着夺门之变由武清侯变成忠国公,权倾朝野了。不过嘛,这一世,石亨站队出现了一点问题,企图尽占拥立之功。但凡朱见济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孩子,当初随石亨一起进入乾清宫,现在石亨绝对不至于如此凄冷,戍守九边,无人问津,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调回去。
要说石亨不打算回来也是不可能的,在朱祁玉驾崩之后,他立刻写了一封奏疏,备陈先帝对自己的恩德,祈求回京拜祭。
当初石亨之所以被贬出京,就是朱祁玉一手推动,如今朱祁玉尸骨未寒,朱见济若是让石亨回来,天下人势必以朱见济为不孝。所以朱见济搪塞一番,说父皇驾崩,四夷心神摇曳,必有异心生者,若无石总兵这等名将镇守,势必起兵作乱。至于拜祭一事,有此心便是,镇守边疆,使四夷不敢南下一步,岂不是更好的拜祭手段。
当然,明面上的恭维要有,实际上的封赏也要有。除了每年岁禄加五百石之外,朱祁玉之前只让石亨巡视宣府大同,朱见济则是让他巡视九边,提督一应军备武事,举贤纠奸。
哪怕是在京三大总兵官,都没有享受到这等待遇,当时还惹得一阵异议,说是朱见济封赏太过。朱见济只说,要么让石亨回来,要么让人受这赏赐。然后就没有人说话了。
此后,石亨好像被感化了一样,不说一日上一折,至少三日一折。从甘肃一路说到辽东,谁人可用,谁人不可用;哪处赈济不足,军户疾苦;哪处粮草不济,军马孱弱……
这些内容朱见济自然是不知道真心几何,私心又几何,但毫无疑问是对当前军界的较大调整。朱见济只能够将此间诸事尽数交付于谦,让他斟酌处理,不可尽数答应,但是也不可以全不答应。
总而言之,石亨回京的欲望非常高,逗留在地方,整天不是说这个,就是说那个,巴不得朝廷把自己调回北京。
不过有景泰老臣在,即便是朱见济愿意让他回来,于谦等人也是不愿意的。更不要说还有顶了石亨位置的范广,石亨回来了,那京城团营交由谁来掌管?这不是说让张軏老退腾出个位置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内阁有首辅之争,团营内同样有首席总兵官之争,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
情况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朱见济一方面放任石亨不断上书,并且公开表示自己对石亨的信任与重视。另一方面,朱见济考虑到身边一群老臣的态度,死活不让石亨回京。
如此,内外制衡以保守自己的权位。这手段,朱见济算是无师自通,至少于谦胡濙等人可从来没有教过他这个。
如果一直维系着这个状态,对于朱见济而言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天下哪有让人如此省心的事情。朱见济希望维持的是温和斗争,但是他无力控制斗争的烈度,双方斗争不断上升,已经超过了朱见济的控制范围。
首先是石亨的核心要求迟迟没有得到满足,他天天上书言事,不可谓不勤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无论是天子的态度还是群臣的态度,一时或许看不出来,经过几个月以后,自然看个明白。石亨心中明白,通过寻常手段想要回到京城,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