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见济筹谋许久的殿试终于结束,当然换一种说法是新式殿试制度从现在才刚刚举行。
这一次殿试与往日考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并未立刻宣布举子考生为进士,所有的考生还是准进士,需要将论文提交上来,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进士。与往昔相比多了一道程序,而且这道程序相当困难,需要写上万字,若是选题不佳,拖延个数载也是可能的。
此外,既然有人要写论文,自然就需要有人来审核,某种程度上说审核的权力就相当于选官的权力。选谁不选谁,或者在关键时刻卡上那么一手,足够让人头疼的。后世但凡写过论文投过期刊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以往科举考试有湖名誊录制度,可以确保公平,那现在论文审核不可能还湖名吧,湖名又有什么用呢?猜都能够猜出来。
吏部尚书王直上奏说:“举子经殿试,已有官身,此事合该吏部经办处置!”
礼部尚书胡濙上奏云:“殿试经此更改,举子仍是举子,并无官身,此事当交付礼部管理。”
其余各部同样不甘示弱,表示术业有专攻,他们也要参与其中,就比如工部尚书高谷就说:“让一群从来不曾掌握水利之事的文臣去审查水利论文,让大明律例都无法熟读的人去审查法律论文,这和让关公去修书,张飞去织布有什么区别。怎么可能能够为国遴选良才,势必造成世胃摄高位,英俊沉下僚。使魏晋士族故事重演。”
针对这项权力,所有顶级文官全然不顾往日的安宁和祥,直接亲自下场开撕,朝廷其他的事情几乎为之停止运转。特别是胡濙与王直这两个老头,都已经一把年纪了,寻常朝事二人其实都已经不再去处理了,如今却为了这事吹胡子瞪眼睛。
所有人都明白,若是掌握这项权力,来日举子想要成为进士必须要过自己这一关,可以掌握偌大的权势,未来权倾朝野也未必。
朱见济由着底下人闹了几日,多说几句,很多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不要顾忌,放开了说。很可笑的是,此事只是高层,甚至是最为顶级的一批人在吵,中下层官员基本上不参与。百姓更是全然不顾,他们更在乎宫闱密事,这等审核权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月十五殿试结束,一直到三月初此事也没有最终决定下来。当然主要是朱见济一直拖着,时而支持吏部,时而支持礼部,好像是没有主见的傀儡一样。始终给他们以希望,但是始终又不彻底下定决心。因为朱见济想要的结果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说出来,既然如此,那就耗着吧。
不过,这事一直拖在这里也不好。最后的最后,胡濙王直二人达成了妥协,殿试本为天子抡选国士的大典,臣子不经天子准许岂可参与其中,审核之权还是应该由天子掌握才是。胡王二人首倡,一众老臣纷纷跟进,最后满朝文武群臣都劝朱见济独揽大权,此事绝不可轻予臣子。
难得呀,难得,朱见济等了半个月,这帮人终于看出朱见济的心思了。要是还看不出来,那就一直拖在这里。进士可是天子门生,懂不懂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