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以前文官与武将的区分并没有那么严格,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但凡统兵上阵的,基本上没有那种只会寒窗苦读的书生。即便是文人,提刀子砍人那也绝不含糊,不然后人怎么能从李白的“侠客行”里,悟出“太玄经”那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功来?(详见金庸的《侠客行》)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大宋,赵匡胤深感武将之跋扈外加无耻,尽管他也是武家出身,可还是毅然决然的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此后但凡是我汉的文化人掌权,就会坚定不移地将此执行下去,最辉煌的就要数曾国藩的湘军了,除了鲍超那种另类,其他的高级将领闲来无事吟吟诗、作个对那都不叫事儿。不过这种情况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大清亡啦!”。
李存勖的前世作为屌丝一枚,除了偶尔会刷到这一类视频外,对这些基本上是无感的,他既不懂也与他无关。但自从莫名其妙的跑到这条时间线上后,作为封建社会光荣的接班人,这些问题就不能不考虑了。
在此之前他就很疑惑,为何像李存孝这种满脑子肌肉的家伙,居然都能成为一州的刺史,这厮能把自己照顾好了就已经很不错了,让他牧守一方教化子民,怎么看都像是在闹着玩似的。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那治理一郡、一州至少也相当于做个红烧肉、麻辣小龙虾吧,可李存孝最爱的却是烧烤,直接串上各种肉类在火上燎几下张嘴就啃,全然不在乎烤熟了没有,在这样的父母官治下,估计那些百姓跟没娘养的孤儿也差不了多少。关键是李存孝的这种案例还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天之下到处都是。
于是本着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李存勖反复考虑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要将“文武分治”在河东推广开来。其实他倒没有赵匡胤那种心理阴影,这个王位对他而言就跟抽奖抽来的一样,并不像宋太祖那样欺负孤儿寡母内窥神明,自然对得来的江山倍感珍惜。
一直以来李存勖都是抱着“玩儿”的心态,可玩归玩如果一味的瞎玩迟早有玩脱的时候,下场嘛看看昭宗老丈人就知道了。为了自己还有家人的身家性命计,李存勖都需要打起百倍的精神,否者只要稍有不慎,朱温这头猛虎就会扑咬过来,而一旁阿保机这头饿狼也会趁机补上一刀,然后就是这一狼一虎分享河东这块肥肉的盛宴了。
所以李存勖根本就没资格“玩儿”,那些只不过是他日常打趣自己的噱头而已,如今这个世道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想要不断的前进就要有一条既坚固又灵活的“大船”,而且还要上下一心,在遇到激流险滩时能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经过即位之初的“横刀之夜”,李存勖算是在形式上“统一”了河东。但这还不够,远远的不够,李存勖深知除了张承业、冯道、李秘、李存孝这几名核心班底的成员外,河东整个官员集团乃至军队,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接纳他,自己距离暴躁老爹的威望还差得很远。
既然不能做到为我所用如臂使指,那就要重起炉灶打造属于自己的官员队伍了。这在李存勖的心中是一项宏大的计划,因为他要两步并作一步走,即通过新毕业的学生进入到各级官吏队伍中,逐步替换掉那些不合格的官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彻底实现河东军政与军令的分离。
如果这个方案得以实现的话,那么今后军队的行政、练兵、筹饷、后勤,乃至武器的研发与配给一律都交由军政部门负责,至于各级将校只要专心负责带兵打仗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就无需参与。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近李存勖经常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的讲一些什么“军人就应该纯粹一些”、“军人不得干政”之类的话,这些话刚开始听很是刺耳,让李嗣昭等人觉得十分的别扭,但听多了以后慢慢也就习惯了下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后,李存勖就宣布进行河东各项产业的第一次分红,当那些统兵的将军们第一次看到闪瞎双眼的黄白之物时,这些人纷纷表示“军人必须要纯粹,就像这些黄金一样,越纯粹成色就越好”。
这些人的表现顿时就让李存勖的自信心爆棚,于是他便趁热打铁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一来是给这些河东未来的官员队伍撑场面,二来也是为着他下一步的文武分治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