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指指他们眼前的碳锅,李谅祚说道:“这家伙倒是新鲜,不过总不如手炉,带着还麻烦。”
罗凯一笑:“那就请漫咩将军将准备的东西献上,让今上品试一番。”
李谅祚见还有其他很是好奇,只见漫咩吩咐之间,竟有随从取来准备好的新鲜羔羊肉,都切好了片状放在盘中,还有新鲜牛肉也是一样,另外其他盘中都是生的新鲜蔬菜。这些摆满在碳锅周围。又有随从端上来罗凯亲自配好的麻油小料。
“这,这是?”李谅祚奇怪,这些生的食物作何用的。
漫咩说道:“今日老臣就请圣上在此用膳,此方是这王公子特为圣上途中设宴。请王公子示范”
罗凯心中强忍着笑意,拿着筷子,夹起肉片在碳锅中涮熟,放在小料碗中蘸上小料,放入口中,心中感叹,这古代不吃饲料野生放养的羊肉,味道就是鲜美。
看他如此,李谅祚也学着罗凯的样子,涮起肉来。这西夏人常吃肉类,但多数是火烤或者煎食,更何况他贵为太子,现金又是皇上,吃的都是做好的熟肉。如此生肉生菜涮着吃,倒是第一次。
夹起烫熟蘸好调料放入口中,肉汁鲜美不说,调料的香气也跟着新出锅的肉香袭来。李谅祚呼呼吃了两口放下筷子:“太好吃了。喝酒,喝酒!”
这冬天坐在帐篷中,大口喝酒,吃着涮肉,这么自在,暖融融的气氛,比那坐在空旷阴冷大殿之上,看着半凉的饭菜,以及满目戴着面具的臣子的脸,更让这个小皇帝特别高兴。也让李谅祚和罗凯之间亲近了许多。
西夏国的兴庆府这天可是热闹非凡,皇上出行回城,兴庆府从城门口内城皇宫门外,凡是皇驾仪仗所经过的地方两边都站立士兵。
士兵的身后是跪迎圣驾的百姓。皇城之外百官列队相迎,皇城内院则是内臣,后宫嫔妃列队。所有皇驾经过之地,均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仪仗队所经过之处鼓乐喧天。
有好事的百姓,偷偷的看一看圣驾龙颜,仪仗队经过之后,官兵撤走便有百姓交头接耳:“这皇上身后的是谁啊?”
有的说:“那个上年纪的大将不正是漫咩将军吗?”
“对对,这个将军咱都认识,和将军一起走在皇上后面的那个年轻人是谁?”
有的说到:“那个好像不是官员,怎么看着眼熟?”
三五人扎堆交头接耳,其中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皱眉说道:“怎么我看此人,很像那天教训籍辣公子的那个人?”
另一个撇嘴说到:“你到想的好,要是那公子,我看你家掌柜也不用怕籍辣公子了,干嘛还盘出店去。”
年轻小伙做了个“嘘”的手势:“小点声,我们贺掌柜盘点告示,是给外人看的。他才不缺这几个钱,这店铺他交给我们哥几个了,以后都听我们大哥的。”
他们几个一边说着,一边朝各自的店铺走,年长些的说到:“小五,听说你们掌柜要跟那王公子走,是真的吗?”
被唤做小五的摇摇头:“我也不清楚,不过要是能带我们走,我们倒是愿意跟着掌柜走算了。”
旁边杂货铺的伙计拍拍他:“你倒是想的美,听说那中原年轻漂亮女子可多了。我还想去呢。”
小五笑道:“我们汉人女子倒是貌美。”
杂货铺伙计是蕃人,嘿嘿笑道:“不过都像那梁家的,可不敢要得。”几个人心领神会哄笑着散去。
小五回到铁匠铺,见贺行远贺掌柜已经将东西规整的差不多了,他凑上来嬉皮笑脸的说道:“师父,咱铸儿还小,您也需要有人照顾,要不您就再和那王公子说说,带上我呗。”
小五是贺掌柜伙计里年岁最小的,贺掌柜拍了他的头一下:“老实干活去,别说王公子让不让,你那堂兄不是说让帮你在侍卫队寻个差使,你都不去。”
小五憨憨一笑:“我才不去籍辣手下当那破差事,您要是带着我,我明儿就跟我堂兄辞行去。”
贺行远没搭理他,如果罗凯愿意的话,贺行远到还真愿意带着小五,虽然辨石头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但这些徒弟之中,数小五学的好,不仅如此打造东西心思也巧妙。
“对了,师父我刚才看见王公子了。”小五想了起来,便把刚才在街上看到的事说了一遍。贺行远嗯了一声,没做回复,小五说着没意思,自己跑到一边想心事,琢磨怎么能磨着师父带自己同去。
李谅祚终于回到了皇宫,梁落瑶带队后宫嫔妃在大殿外接驾,有内臣扶着李谅祚从龙驹凤辇中下来。李谅祚梁落瑶一起走进大殿,身后跟随文武百官,这些人里,罗凯有见过认识的,但此时显然不是打招呼的时候。
鼓乐声停息,李谅祚和梁落瑶坐在大殿的御座龙床之上,接受百官接风跪拜。梁落瑶抬头望去,大殿之上跪倒一片,在所有官员最后面,一个年轻人拱手施礼,拜而不跪。
她拽了拽李谅祚的袍袖,李谅祚也看到了,不但看到了,他还和那人对视一笑。这下梁落瑶就更好奇了,李谅祚拍了拍她的手,等到百官跪拜行礼之后,像宋国官员一样分文武两班站立,李谅祚说到:“今日朕回朝,见朝中平安,百官各司其职,甚是欣慰。”
他年纪不大,但是一本正经说的有模有样的,随后又命罗凯近前,罗凯上前拜见今上今后。李谅祚向众人介绍到:“这位罗凯使者,是宋国的通商使,现朕欲向宋国表示通商之诚意,不知众位可有异议。”
罗凯来夏国也不是一两天,在学院的演讲,和在李锡哩安排下,罗凯见过的一些官员。这些人当然是赞成和宋国开通榷场贸易,首先说话的便是群牧司的副使:吴昊和盐铁使徐敏。他们二位正为这马市和盐市奔波。李谅祚不在兴庆府的时候,也将奏折报上来,都是梁皇后批阅,自然他们赞成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