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依靠长江而建,一旦夺取,可依江水之便利,进可干扰当阳、江陵一线,退可与夷道、佷山扼守水道。
当关羽整顿夷陵事物,准备派遣将士,四处收复秭归、夷道、佷山、临沮等地之时,益州守将袭肃欲率领麾下,前往夷陵拜见关羽。
关羽闻益州将士欲要袭肃前来拜见,不禁大喜过望,距离他拿下夷陵不过一日,对方就来归降,这岂不是证明,对方非常看好刘备集团?
喜出望外的关羽,当即决定策马出城十里迎接,表示对袭肃的看重。
也可以说是,千金市骨!
毕竟荆州地域之上,多的是自立一方的小头目,还没决定投靠谁。
可是他哪里知道,这里面有着游侠的功劳。
刘玄清楚知道,一旦有人取得靠近益州边界之地,袭肃基本上都会归降,于是早早命游侠交好袭肃,就等着赤壁之后,关羽抵达夷陵。
袭肃年龄不大,四十岁余,身高七尺八寸,一身鱼鳞铠,精神抖擞策马而来,见关羽竟然出城五里相迎,当即翻身下马走至身前下拜:“久闻美髯公大名,却不得一见故常憾也。今得以相见,足慰平生。却不想公尽出城相迎,吾安得受礼?”
关羽一生最为骄傲之事有三,一为其名,二逢明主,三为其髯,余者便是武勇,他也未曾引以为傲。
而袭肃不仅闻刘备之名,不辞辛劳跋山涉水率众来降,见面首赞其髯,关羽如何不喜?
袭肃见礼之后,关羽上前搀扶,毕恭毕敬还了一礼之后,笑道:“袭君知国家大义,率众来助刘使君澄清寰宇,兴复汉室,羽焉能不出城相迎?”
随后又挽着对方的手,拉着县城走去:“仆得夷陵未见欣喜,闻君来助,彻夜未眠,今日定当痛饮一番,为君洗尘!”
关羽的话说的非常高明,只说袭肃是来帮助刘备,而非说他是率众来降。
一则照顾袭肃情绪,毕竟对方又非乱臣贼子,何谈归降一言?
二则表面大家都是汉室臣子,袭肃是帮助刘备讨伐曹操,而不是自立一方。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意思,那就是关羽允许袭肃以客军身份,而非一来就要让袭肃成为刘备臣仆。
闻弦音而知雅意,袭肃一听关羽的话就明白其中之意。
关羽对他客气,但不代表他自己不明事理,旋即接话道:“刘季玉懦弱无能,进不可援助钜公攘除奸邪,退不可保益州全境,坐视米贼势大,州部文武多有不满矣……
吾尝闻豫州乃宗室翘楚,只是昔日无缘相投,今闻将军收复夷陵,故而率众来降,奉玄德公为主,共扶汉室,澄清宇内!”
关羽说他是来助,他却不加苟同,反而一再强调,自己是率众来降,愿奉刘备为主。
这么浅薄的话关羽哪里会听不懂,于是瞳孔之中欣喜,一时难以掩盖,拍着袭肃肩膀说道:“主公若知袭君来投,必定大喜过望,只是远在江陵,一时无法厮见。”
袭肃摇头笑道:“主公有圣贤仁德,早晚必定全境荆州,从而北伐中原,平定乱世,我等人臣者,不急于一时!”
“袭君此言大善,我今平定夷陵,不知袭君有何教我?”
“君侯威名远扬,袭新进之辈,安得有教将军?”袭肃先是谦虚一下,然后接着说道:“荆州一分为三,一时想要全境恐非易事,而益州天府之国,却落在守户之犬手上,不免玉璧蒙尘。
将军当先复夷陵四边,待时间稍定,可劝说主公入蜀,伐刘益州,讨张米贼,以天府之国,百万之众,成高帝之基业,还定关中,跨越雍凉,是时霸业可成矣!”
袭肃话后,关羽眼皮直跳,没想到这籍籍无名的袭肃,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但胆子大的出奇,敢让刘备弱军入蜀讨伐刘璋,张鲁。
而且还能想到以益州作为基础点,出兵北伐跨越雍凉,横扫天下。
要知道当世大多数人,面对盛极一时的曹操,都选择避其锋芒,分南北而治,暂且苟安,伺机北伐。
而他则直接建议出蜀,北伐中原,以关中、凉州作为根据地,而非是以益州天险自保。
北伐一时暂时他也就听刘玄说过,至于隆中对,刘备却一直没有透露过。
单论眼光而言,这番见识要比当世许多人强上不少,毕竟鲁肃也只是说,竟长江之极。
当然其中操作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