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如,《北次三经》中写道:“又东北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又如,《中次八经》中写道:“又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同玉石相似的美石,其上多金玉……””又东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
唐阳羽一张嘴就是六七个又如而且都是古书里的古语,也多亏了对面是凌雨晴,人家从小跟着外婆学习古汉语文学,山海经更是非常熟悉。
否则作为一个大都市的漂亮女孩肯定听的一个脑袋三个大。
唐阳羽不是故意卖弄,是没办法必须这么讲解,实际上他已经努力简单直白的表达了,“《山海经》中写道的宝藏,大致有金、玉、铜、铁、银和锡。总共描述的大山有464座,其中有一样以上宝藏的山就有266座,占57%还多。其中绝大多数的高山有两种宝藏以上,多的有三四种。仅从文字上来看,这些宝藏到底是矿物,还是成品实物?我们无法判断。”
“现在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矿物。如果是矿物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矿物的?从《山海经》叙述的内容来看,大致是夏朝建国前后不久的事情,年代至少要推到3600多年前。难道4000多年前左右,就已大规模冶炼和铸造这么多金属吗?尤其是铁的使用,我们知道的时间约是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与我们知道的常识相悖。《山海经》中关于山上有金玉”这样的描述约有130余处,一般的常识是有金矿的地方,不一定有玉石矿,而既有金矿又有玉石矿的地方是很罕见的。为什么《山海经》上既有金矿又有玉矿石的山却是那么多呢?”
“《中次八经》中写岐山,其山的东面有最好的金,其西有玉石一样的美石,山顶上还有大量的黄金和美玉。这可能吗?唯一可能的是这些宝藏并不是矿物,而是成品实物。如果真是这样,这太令我们惊奇了。这么多宝藏是谁丢弃在这些山上的,他们为什么要丢弃这些宝贝?”
“他们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尤其是像上文写道的天山这样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又是谁将黄金和美玉丢弃在上面的?”
对于同样熟读过的凌雨晴来说唐阳羽讲的东西很多都是古书之外的,即便是书内内容也是他做了极其繁重繁杂的分类整理。
她听的不但没有厌烦反而还很喜欢很好奇。
“一股强大的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对么?”她忍不住猜测。
唐阳羽眼神纯净,“要回答上面的诸多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才能更准确地给予回答,进而破解《山海经》中的各种谜团。这还得从4300年前那次磁极倒转说起。那次磁极倒转导致北半球沉入海中,北半球的松被效应,使北半球的地壳逐步下沉了5000~8000米,海水在北半球漫延开来,一座座高山沉入海洋。在这次磁极倒转中,由于北半球的松被效应和南半球的顶被效应共同作用下,整个北半球的地壳向南移动了二千多公里。”
“当磁极倒转结束,磁极恢复正常后,我国的地质地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平原和丘陵低洼处都被海水淹没,最早连中原地区也是一片注洋。这就是《山海经》的来历,因为除了山,就是海,没有其它东西。有人会问,为什么《山海经》不写平原,就因为当时像平原这样的低洼处都在海中。在《大荒东经》中写道:“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里的“大壑就是指最深的海水,或者可说是大洋。说少昊之国在大洋的岛上。那里有一座甘山,少昊曾在这儿养育帝颛顼,并把他孩童时的琴瑟丢弃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