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心存什么怨气的,而是有些话,有些行为,能改就改,人不是机械,人也不会永久定格在那个时候,亦都会成长,不要等到成熟后,没什么好的可想,那就是传授者的失败了,被传授者多年后有可能固执认为一个观点——
“用完了的都是垃圾!”
优者则优教,劣者则劣教,两极真就要不同对待吗?
自制力的强弱需要有理性引导,不然凭什么叫自己传授者呢?
耐心着循序渐进,不产分歧,又有何难呢?
没能力都会施压与对方无药可救的理由,给自己安慰,撒手不见。
可想而知,这么多的庸教怎能人才倍出?
难道有教无类是一个传说吗?
小虾和浮华聊人生聊到深夜,浮华对人生自然不会困倦,但小虾的不听使唤,一直往下耷拉的眼皮,说明了他困倦的人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像不光出现在管理方面。
文在山忘记了小妹是不是哭过,是不是悲痛欲绝,对着一张纸,想抒发点儿什么,却不知从何下手,对小妹而言,情怀不如调情来的容易。
问题策划到半夜,凭单一想象,预测明天宣传会的不太容易处理的细节。
文在山很羡慕他们还有事情可干,而唯独文在山他躺在那张大床的一角,看着余留的一大半空荡,在想缺了她,自己在床上,真的是没什么可干的。
除了捣鼓自己排除寂寞,文在山还能怎样呢?
不可能再和小妹演一出相见恨晚,让小妹帮文在山排除寂寞吧!
显然,这样做很下流,尽管小妹是特别的熟练。
不奢求,不打算,不一味苦练,苦练各种打算的,但只会是奢求的东西,这一定会很煎熬。
毕竟蒙别人双眼的事情,文在山他这辈子坚决不干,除非有人要约文在山玩捉迷藏。
离开龙潭,隔很长一段时间,再回到龙潭,文在山他并没有感到格外的亲切,也许以前太仇恨它,现在是余仇未消吧。
文在山的父母早在六年前搬到了大都市,与霓虹灯一起生活。
自从文在山和浮华玩高雅,相住草海孤屋,就像什么诸多情,全部一概不论了。
文在山现在回到起点,他预想会拾起些什么,想不到的是又丢了不少。
“故乡啊故乡,我赞美你竟演变成了需要蓄力追求的目标。对此,我要对你说声抱歉。”——选自《文在山之内心感慨》
文在山不是没有良心,而是连心都没有了,情怀抒发久了会累,所以文在山他要选择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
这对文在山来说,可能会以毒攻毒,实在不行,就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呗。
针对投隙抵罅的某种人或某些事,文在山最为牙痛这些,因为总感觉类似那样的,着实狎侮,但是只见营头片面必定不具说服力。
所以像文在山这类憨头憨脑的人,深度是不配深究的,所以看风使舵文在山不他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