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御驾亲征终于成行,这个可有精彩大戏上演了。
行到僻静处,杨修兴奋莫名,抛起手中骰子,与司马懿以手加额,弹冠相庆,入帐把酒言欢,共商大计。
两大天才虽然有“亮瑜情结”,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都坚守着原则和底线,共同扞卫世族和大汉的最高利益。
双方前锋在对峙,曹操和孙权的主力俱在路上。
数日内,接到曹操奏章,刘协喜不胜自,又指示杨彪和习珍,与刘禅飞鸽传书沟通情报,讨教对策。刘禅也不客气,以“按步就班、迁延日久”八字回复。
刘协心领神会,按律例召开御前会议,反复廷议,与臣僚商讨是否出征。
对反对出征的大臣,刘协或耐心致书解释,或召见私下沟通,或三五人反复讨论。
总之君臣之间心照不宣,三推五让,上奏驳回,又上书劝谏,又下旨驳回,配合十分默契。
一时之间,早朝晚会反反复复,往来频繁,君臣之间互动十分活跃。
朝廷大臣宫吏住来窜梭,热闹非凡,气氛十分活跃浓烈。毕竟百年来从来有过天子御驾亲征。
大汉帝国朝廷云山雾罩,留守的夏侯惇被整得一头雾水,一脸懵圈,不知所措。他本是一介武夫,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只懂杀人打仗愚忠曹操,政治智商几乎为零。
夏侯惇想请教元老谋士,却找不到一个商议,除了被当场打死的如贾诩,病入膏肓不醒人事的如程昱,其余的全给曹操带在身边。中青年谋士中,成名的如杨修、司马懿也上了前线,其余的远没有成长。
夏侯惇致书曹丕,却如石沉大海。
曹丕身份特殊,世子来定,处境微妙。平时在老子曹操面前,本就惶诚惶恐,慬小慎微,如同见猫之老鼠。如今老子出征前线,留守邺城的曹丕同学,如获大赫,在这漫漫数月的假期中,喜酒好色之天性彻底释放。
每天,曹丕与那所谓“建安七子”等文人骚客,携伎带妾,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花前月下,终日留连于山水之间,女人裙下峰间,不亦乐乎,那有时间顾及朝廷破事。
时年26岁曹丕早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浸淫官场多年早是政坛老手。他的原则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关系到世子的微妙关健时刻,容不得半上差错。
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现在刘协还是大汉天子、天下共主,又是其妹丈,与曹操又处于微妙平衡关系之中,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巨大的旋涡之中。
无利不起早,他才不愿淌这池浑水。何况,刘协对少年时的他还有救命之恩和授剑之谊,对妩媚成熟的伏寿,也有青年懵懂少年都曾经历过的相思成狂的初恋之情。故而,曹丕也不愿伤害刘协。
深知曹丕脾性的亲信自然心领神会,除了曹操老子的书信,其余一律弃之如敝履,送入了炉灶,毁尸灭迹,到了该到的地方,湮灭了证据,消除了隐患。
夏侯惇书信的下场可想而知。
夏侯惇也差人问曹洪,也是杳无音讯。
把敛财如命及时行乐奉为圭皋的曹洪,和那曹丕已凑成一对活宝,就差一人挑成一担了。
曹洪受曹老大威压多年压抑几成忧郁症病人,如今老大离开老巢,他也就成了老大,每天带着一群诸曹夏侯的兄弟子侄,架鹰驱狗,打猎吃肉,饮酒狎伎,敛财赌博,欺男霸女,玩得不亦乐乎。用曹洪的话来说,就是哪有空理那鸟事。
四处碰壁,无奈之下,夏侯惇只好每天派出信使快马奔走于许昌与曹操之间,疲于奔命事无巨细汇报天子动静,然而都是些繁文缛礼锁碎烦仪廷议程序之事,毫无情报价值。
曹操见之心烦,不堪其烦,少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