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定策关中(四)
刘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四位叔叔,你们可否知道高祖当年何以能得到天下?除了刚才大家所说的各种因素以外,最关键的原因是据有了关中之战略地,所谓得关中者得天下。”
赵云道:“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此地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四方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人口众多,《史记》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庞统补充道:“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此乃秦人关中之东关。”
“子午道、陈仓道为秦岭通往巴蜀地区的通道,而大散关正位于关中和巴蜀地区的咽喉之地,守住大散关,也就守住了秦岭南坡的军事力量威胁。故而被秦人视为西关。”
“翻过秦岭能到达商洛盆地,而后沿着丹江河进入南阳和荆襄地区,是秦国和楚国的通道。这一带也就成为秦楚征战的前线,战国时期,秦楚在这一带反复争夺,建立了众多的关隘进行防御,例如竹林关、漫川关、武关等。其中武关,被视为秦人的南关。”
“秦人的北关是萧关。萧关之所以重要,春秋战国时候,秦人的西北方向是众多游牧部族西戎,进攻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沿着泾河河谷。西周的灭亡,就是被犬戎从泾河河谷攻进来的。秦人为了保障安全,把萧关定为关中的北关,御敌于国门之外。只要四关不失,则关中地区高枕无忧。秦人也因为这样的地理优势,对关东国家保持着军事优势。关中一词,逐渐成为秦国核心区的代名词。”
“随着秦汉王朝的相继建立,秦之四塞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函谷关天险地位丧失,关中东大门变成了黄河大转弯处的潼关,扼守着关中通往中原的通道,成为天下第一关。西关大散关随着傥骆道、斜谷等新的秦岭通道开通,大散关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北关也变成了通往黄土高原的一个关隘—金锁关。只有武关南关未变。”庞统用木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侃侃而谈。
“四叔和广龙先生真是博学多才!”
刘禅大赞,接着说道:“关中之所以成为高祖的龙兴之地,其一,在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延绵,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崤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黄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地处四大高原中间,长八百里,宽千里,号称八百里秦川。由于地势险阻,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其二,秦川土地肥沃,沃野千里,河流纵横,气候温和,粮食丰富,物产丰富。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时,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其三,人口稠密,民尚耕战,战斗力强劲,秦人因之成霸业。以上三点使关中成为争衡天下之枢纽。故而,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少主之意,今后战略目标重点就是关中。”魏延恍然大悟道。
“然也!”刘禅斩钉截铁断然道:“不是重点而已,而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根本目标。关中到手,天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