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加入本书书友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要错过哦!群聊扣扣号码: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一个少年郎带着一个小书童,从永宁村出发,沿经天台县,再到城里,接着是其它个个地方,最后到达京城,途中,少年郎和小书童遇到了各种事情,有痴男怨女、骨肉分离,也有恩怨情仇,战火纷飞,但他们从不退缩,迎难而上,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人,渐渐地李修缘三个字便在全国各地传开了,很多地方都在传颂着少年英雄郎的故事。
但是有一点很奇怪,这位少年英雄郎做好事只留名。
有人问,“好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郎答,“李修缘。”
有人问,“好孩子,你家在哪里,父母何人?”
少年郎答,“佛曰不可说。”
有人问,“你信佛?”
少年郎答,“俗家弟子。”
所以,最后人们只知道,这个李修缘是佛教俗家弟子,至于父母何人,家乡何处,一概不知。
但是,很多没有见过他的人一见到他就认出来了,因为他太奇怪了!
按道理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但是这位少年英雄郎却截然相反,他的衣服缝缝补补,头发很长也很乱,但却不脏,但由于不修边幅,看不清他的长相,所以,很多人私下里都会叫他邋遢少年汉。
有人问,为什么你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你这样会让那些仰慕你的女孩子家望而止步的。结果,少年郎的回答非常中肯:“真的吗?太好了!”
人们有些无语,你还真想出家当和尚啊?结果,少年郎真诚的点头,“是的。”
人们虽然敬佩,但也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名声这么好,绝对可以找个好人家当一个上门女婿,当然,也许家里条件也很好,为什么总想着做个和尚呢?所以人们在背地里又叫他疯癫小和尚。
对此,少年郎没有任何反感,相反,他很乐意别人叫这么叫他,甚至当有些偷偷嘀咕一声疯癫小和尚,他都很开心,因为这让他觉得这个故事在按照历史走。
当然,少年郎是乐在其中,可是却苦了小书童,跟着自家公子从家出发,一路颠沛流离,尝尽了苦头,别看人们都在称颂他们,但谁有知道他的心酸?每当刮风下雨,就必须奔跑着寻找躲雨的地方,如果找不到,就会淋雨,所以很多时候都会成为一只落汤鸡,对此,他抱怨,“公子,太苦了,我们就不能买把伞吗?”
对此,少年郎说,“我们要把钱省着,留给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可想而知,小书童那叫一个气啊,但也没办法,公子的话不能不听,所以他们一路上省吃俭用,把钱都省下来,分别补助给需要帮助的人,
那么相应的,每当衣服破了,不能买新衣服,就只能补,那谁补?自然是小书童补,小书童愤懑,为何公子你的也要我补?对此,少年郎的回答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