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span这方面大明有现成的经验,全旭推行的义务教育,也不是一下就是开始的,而是从辽东开始,从辽南四州开始,等辽南四州形成了体系,再推广到整个辽东。
而当时的辽东已经占据了大明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威尼斯城邦共和国与当时的全旭差不多,威尼斯与神圣马罗帝国母语都是罗马语。
教师可以从神圣罗马帝国聘请,也可以学着全旭吸引人口,增加经济活力。
当然,也不是说这个作业好抄的。
首先是威尼斯人对接受教育的态度不同,中国人对知识非常崇拜,威尼斯人对知识的态度就不是那么积极,中国人有个说法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先不说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这个说法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知识的态度。
别看后世网上充斥着各种观点,但是,中国人遇到老师,大部分是非常尊敬的,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人不一样。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渡过他们眼前最难的这一道关口,还撑过英法荷兰的进攻。
就在全旭坐着火车南下的时候,位于金州的旅顺港口,正在进行着一艘蒸汽机轮船的试验。
事实上,全旭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山海卫有一个海军舰船研究所,旅顺同样也有一个,登州其实也是一个。
旅顺造船厂就采取钢铁制造的战舰,在没有电焊的时侯,钢铁的焊接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没有电焊就无法焊接,比如说现在的铁路轨道,其实是采取的贴钢工艺与铆接工艺相结合。
但是放在庞大的船体上,这就有点不合适了,也有工匠提出过直接整铸造,就是采取模具把整个战舰的船体制造好,然后用多台龙门吊车,把调配好的钢水直接像铸造早期的大炮一样。
不过,这种铸造法容易出事故,要知道在钢水冷铸的时候,必须让模具保持干燥,只要稍微有点水分,钢水就会发生爆炸。
旅顺造船厂就采取这种办法,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六百多吨钢水爆炸,威力堪比导弹,直接把厂房拧成了麻花,模具炸飞到两千四百米的码头上。
这次事故给旅顺造船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多达二十余名高级技师,被钢水瞬间蒸发,连尸体都没有保留下来,四百多名工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死亡多达六十余人。
全旭得知后,这才紧急叫停了这种蛮干的方式。
后来,旅顺造船厂采取了另外的方式,首先用一艘一百多吨的小船,先用木材拼装完成,然后在船底开始包裹铁皮,用铆钉将铁皮与船体联接在一起,就这样,弄成了一艘小型的铁船。
不过这种加上了钢铁配重的铁船载重量极为有限,得益于蒸汽机的更新迭代,让蒸汽机逞现了大型化或小型化两个方式发展。
比如说大型化,现在大明最大的蒸汽机火车叫“夏东初”号拥有三千匹马力,可以牵引两千吨重挂车,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时速前进,主要用于黑水省的粮食或煤炭、钢铁等物资运输。
小型化,现在的大明蒸汽机最小的约有1马力,可以装在三轮车上,以时速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进……
因为失败过了多次,就连试验也没敢通知全旭。
随着准备工作的完成,这艘“铁甲三号”就开动了马力,随着汽笛声响起,朝着远方驶去。
铁甲三号的速度越来越快,码头上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成功了!”
“先别急着高兴,看看开足马力能跑多快!”
正所谓乐极生悲,不多时这艘铁甲三号速度越来越慢,居然停在了港口前约十几海里的位置。
遇到了突发事件,只好派出技师上面检查,后来才发现问题不大,主要出在已经成熟的蒸汽机上,在一些关键管道上出现了泄露,也是由于技术人员的疏忽,把常规橡胶密封垫片放在了高温高压的位置上……
像这样的位置需要安装耐高温的密封垫片,解决这个问题并不算复杂,重新更换上就可以了。
网上总是有些言论吹嘘日本人认真、注重细节等,形成反差的中国人就马虎,并以此下结论说中国没前途云云。
然而事实是:如果说中国人马虎的话,去了美国会发现这根本不叫马虎,到了俄罗斯后你会发现什么才叫马虎,看到印度人后……他们会教会你马虎。
不过,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继续试验,因为蒸汽泄露的原因,让船舱的煤炭和水消耗太多,已经无法支撑接下来的实验了。
铁甲三号只能返回旅顺港,加装煤炭和水,检查设备,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翌日一大早,重新启动实验。铁甲三号鸣着汽笛,开始了处女航行,铁甲三号这艘一百多吨的小船,开始缓缓加速,很快就甩开了同其同时航行的运输船,这种运输船有八九节的速度,接着就是负责护航的海军飞鱼战舰。
要知道,飞鱼战舰比普通的运输船快了很多,在顺风的情况下可以跑出十二三节,甚至十四节的速度。
“铁甲三号的速度还在提升!”
“十五节……”
“天啊,居然了十六节……”
“稍安勿躁,十六节并不是它的极限!”
“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不需要考虑风向!”
虽然说顺风时候,飞鱼可以跑出十三四节的速度,这个速度几乎追上了后世的邮轮,然而事实上海上的速度并不是这么计算的。
因为风向的问题,风帆舰船不能走直线航行,而是走的是“之”字型路线,也就意味着路程比直线要多两三倍,别看旅顺到登州海路只有八十九海里,哪怕是飞鱼也无法做到朝发夕至。
但是,铁甲三号却做到了。从上午九时正出发,下午十五时一刻抵达了登州港,用时六个小时一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