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蒸汽机股票
总体来说,崇祯六年的大明还算平静,那该死的小冰河气候仍然在考验着大明,旱灾蝗灾冰雹接连不断,各地粮食抢收的噩耗时有传来,简直就是把人往死里逼的节奏。
不过,在灾情最为严重的中原和西北地区,这股能将一个政权生生压碎的压力已经有了宣泄的渠道。
活不下去的人可以闯关东,辽东对于人口的需要暂时还没有出现停滞的迹象,无论有没有特长,只有一把子力气,来到辽东就不愁没有饭吃。
特别是现在,辽东开始准备修建铁路,对于建设铁路的工人,简直就没有止境,招募大量人手修水泥路和铁路,以工代赈,既让老百姓有饭可吃,又改善了交通条件。
辽东发展最快的城市自然是金州,重工业发展最快的则是海州和盖州,因为有辽河的下游出海口,水流强劲,是可以利用资源。
沿着辽河河畔,兴建了大量的水泥厂、钢厂、纺织厂,当然还有面粉厂,现在辽东几乎没有人再吃原本的那种麦粥,就是把麦子倒进锅里,像熬米粥一样煮熟。
大量的红薯、土豆也被加工成面粉,当然准确的说应该是淀粉,然而问题是,习惯性叫成淀粉。
金州最发达的工业,依旧是纺织厂,服装厂、酿酒厂、饴糖加工厂、饲料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无霸型工厂,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各种物品。
最让全旭奇怪的是,以前大明很少有人在外面买衣服,特别是成衣,基本上都是买布自己做,然而,辽东的工业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会做衣服的女人,在纺织厂工作一天,可以挣至少三五十枚铜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两多银子,而从裁剪到缝制,一件衣服少说也要做上七八天,偏偏那种成衣卖得又便宜,又实惠。
不知道不觉中,金州出现了各种成衣铺子,不过大部分都是定制的业务范围。
大街小巷依旧非常繁华,车如流水马如龙,然而,细心的百姓一定可以发现,大街小巷,看不到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那些大人物都被全旭拉去开会了。
事实上,自从蒸汽机火车成功运输,那台托马斯小火车,几乎成了展览品,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加煤炭和加水以及定时的检修,几乎都在跑。
当然,辽东的工业初见基础规矩,短短五天时间内,那条长达三点八公里的铁路,硬是延长了到了五公点七公里。
也幸亏施工材料都是准备好的,而且路基也是准备好的,就这样的速度,只能说,这真是辽东速度。
现在的蒸汽机火车,已经可以拉着一十六节车厢,装载着一千六百多吨粮食,可以跑到时速五六十公里,当然,还与后世的火车没有什么可比性。
中国运输煤炭的火车一般都是一万吨左右,最大的秦岭铁路运炭专列多达两万吨。
这就是效率,而且火车不像骏马一样,需要吃喝拉撒睡,加满水和煤炭,就可以呼呼啦啦的跑起来,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
最让商贾非常不爽的是,这个蒸汽机火车全旭居然不愿意卖,众商贾、商会开始聚集在一起,串联、沟通,甚至有人提议向全旭请愿。
还好,辽东可没有脑残的人,愿意跟全旭来硬的。
原本五天的会议,又因为其他琐事耽搁,直到崇祯六年的四月二十四日,这场关于蒸汽机火车的专项会议这才正式召开!
全旭想过自己当铁老大,不让那些商贾插手,自己修建铁路,自己建造蒸汽机火车,自己管理,然后垄断铁路交通。
这可问题在实际计算以后,全旭悲哀的发现,根本就没有可以执行的可能,他虽然从吕宋搞到了六百多吨银子,这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石见银山那里至少还可以弄到一百多万两,然而经过计算发现,平均每修建一公里铁路,修建成本需要三千两。
比水泥高速公路多出将近一倍,更何况,这只是平原地形的修建成本,铁路可不仅仅在平原地形上跑,还需要通过高山和河流,修建铁路也需要拆迁百姓,以及修建桥梁,开掘涵洞,这更是大头。
遇到一座大山,挖通一条涵洞的成本,估计需要几万两银子,甚至十几万两银子,还有数不清的桥梁。
想吃独食,这是不行的,必须拉其他人一起搞,但是全旭必须拥有主导权。
为了商量战略计划,全旭只能一再推迟专项会议。
崇祯六年的四月二十四日,各地的代表全部抵达了辽东,当然距离更远的台湾和吕宋暂时没有办法,铁路修到台湾,全旭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辽南议会中心,可以坐下一两千人的会场,密密麻麻,坐无虚席。
修建如此大的会场,如果没有扩音设备,全旭是没有办法直接与众人开会的,只能一级一级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