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键跟他那些混账祖辈不大一样,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被囚禁,全靠一些好心的仆人偷偷送一些残羹剩饭才没有饿死,他挨过饿,知道挨饿有多痛苦。他还是一个比较有上进心的人,在陪父亲一起被囚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在牢狱之中呆了二十年,他也读了二十年的书。
长期与世隔绝,饱受磨难,又从小读了一大堆圣贤书,这种特殊的经历把他变成了一个坚毅果敢而又比较理想化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在继为唐王之后他才会屡屡向崇祯上书,痛斥贪腐,给崇祯出谋划策,甚至在崇祯九年后金入寇京师的时候不顾地方官员的劝阻毅然领三千兵马前去勤王。
当然,这一下又把自己送到监狱里去了,说出来,唐王其实一生都是悲剧,如果他活在洪武时期,是第一代唐王的话,那么有可能,因为能干,就会换到边境,或为辽王,或为代王。
哪怕在成祖时期,也能跟朱棣混上一个绝对不错的地位,只是非常可惜,崇祯太不放心这些宗室了。
全旭听到唐王的话,这才明白唐王的忧虑:“原来你送我田地有这层考虑,唐王不必忧心,本侯护你周全!”
唐王本性不坏,只是生不逢时而已。
然而,这话听到外面刚刚来到这里的陈振豪耳中,简直就像晴天霹雳,他急忙冲进来,只见全旭和朱聿键赤身泡在水池子里。
他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我也是有私心的。同样一块田,在普通农夫手里,他连吃饱饭都很成问题,但是在武威侯手里却可以养活十倍的人口,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全旭淡淡的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想办法提高产量就是了。产量决定一切,如果一亩田的产量是一石小麦,即便你只收一斗租子,老百姓也会对你恨之入骨,骂你是吸血鬼,但如果亩产量能够提高到三石,就算你收走一石,老百姓还是会感激你,因为他还有两石余粮。现在辽东培育的土豆和红薯,哪怕是劣田也可以收获十几石,百姓就可以用最少的土地养活自己。”
朱聿键苦笑:“提高产量?这谈何容易!我唐王府名下的庄田,亩产量一石都不到,就算我把租子再减一半,佃农还是会切齿痛骂的。”
全旭眉头大皱:“亩产量一石都不到?你们怎么搞的?你们拿着的可都是良田啊,一石都不到,那不是糟蹋地吗?”
朱聿键苦笑道:“我也想不透,所以想请侯爷去帮我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全旭正准备说话,陈振豪急忙躬身施礼:“下官拜见唐王殿下,拜见武威侯!”
全旭盯着陈振豪:“你是……”
“下官,南阳知府陈振豪!”
陈振豪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后为萧山知县,天启三年迁刑部主事,因为审理刘铎案,被魏忠贤贬低为民。崇祯二年复起,官复原职,崇祯五年六月,迁南阳知府。
任上也算是一个能吏。
听到全旭可以解决南阳的粮食问题,陈振豪大喜:“下官代南阳百姓谢过侯爷!”
全旭不仅仅是大明最能打仗的将领,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要不是有些官员呼吁让全旭担任大明内阁首辅,温体仁也不会仇视全旭。
虽然大明非翰林不能入阁,可崇祯可以给全旭赐同进士出身,只要崇祯愿意,全旭入阁谁也挡不住。
事实上,全旭也不是万能的,让他担任内阁首辅,就算让他担任大明首相,他也一样没有办法。
此时的大明,就像一战时期的英国一样,当时英国自由党领袖向议会提出增加海军军费和社会改革法案,遭到上院否决。他的三个改革法案,如果获得实施,英国不至于落下神坛,可问题是,保守党和贵族一直在托后腿。
谁在大明首辅的位置上,一样无法做出任何事,因为大明的官僚集团已经腐朽了,东林党、秦党、楚党、浙党、晋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谁也不服谁,谁也救不了大明。
就像现在全旭在追讨欠税,如果成功,可以缓解大明的财政危机问题,甚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问题是,钱谦益、阮大钺已经开始进京城了,他们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铲除温体仁的内阁。
事实上,东林党人太天真了,别说内阁首辅,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改变不了辽东的整体局面,谁也无法从政治上解决掉全旭这个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