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安祥最近的改变他自己就挺喜欢,好歹是能靠着节气啥的,记住一些日子了,还能给自己创造足够的仪式感。
比如他就准备以后的清明都要吃蒸饺,谷雨那天可能下雨,要冷一点,热乎乎的蒸饺也挺合适。
反正只要没有特定食物的节日,都可以吃蒸饺嘛,平均每个月多了俩蒸饺日,多好。
过两天就是寒食节了,就连这种偏僻得已经没什么人记得的日子,该吃什么,他也早就有了打算。
不能吃热的嘛,什么蒸饺饭团之类的就算了,小区外面过年后刚开了家东北特色早餐,一大早去吃碗朝鲜冷面应该不错。
老男人对自己的安排计划极为满意,感觉原本枯燥的生活,一下子就多了二十四样期待,关键是还不会影响到自己原本的生活轨迹。
吃什么不是吃啊,多几个吃蒸饺的借口而已,又不用早起,也不用删游戏账号,更不用拖着行李箱出远门啥的。
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早晚会让他面对着更大的改变需求,只是他现在还没有想到这么多而已。
反正只要眼下开心就好,想得太多的那就不是他安祥老娘舅了。
分享和安利爱好是件好事,唯一的问题,就是会因此造就一大堆怪咖,到处让更多的人头疼。
因为舒服的生活方式是会传染的。
比如潘旭学会了安祥的裸睡,就经常在早上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被煤球精力旺盛的巴掌拍到不合适的位置,然后被迫早起。
原本淑女得不行、下了班就是回家读书的大毛,被于唐带成了厨房杀手,三天两头得要让杨爸杨妈品尝她新鲜出炉的产品。
然后一家三口不是晚上吃撑了要出门溜达消食,就是第二天早上发生抢卫生间大战。
偶尔这样的战况,还会波及到安祥和办公室其它同事之间。
于唐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景象。
很奇怪的就是韩东和大毛家的何健从来不会发生惨剧,不知道是他俩真的天生铁胃,还是两只小狐狸舍不得祸害身边人。
闻冉跟她们就风格迥异了,本来差一点也要进化成厨房杀手的她,遇到了在厨房里还勉强能有点话语权的陶先生,居然真的让她耳濡目染了正确的厨具使用方式。
于是陶先生和闻小姐,在新年过后,开始一起涨体重了。
对于这一点,陶先生很是纠结,他也不知道是该头疼,还是该偷着笑,反正腰围日渐增长,那个上扬幅度前所未见。
国家的GDP上涨曲线要是跟这个一样,那就真是相当地好看了。
绝对是国富民强,值得期待的一年。
一起伸筷子下锅捞鹅肠的时候,大活儿们说话的口气,都或多或少带着点儿其它人惯用的口头禅,以至于如果不看现场,你也许分辨不出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
“我要鲨了你,那毛肚我刚涮的还没来及捞呢!”这话是韩东说的,不是安祥喔。
“朋友如手足,来,给你副一次性手套,帮我剥个虾球,快点!”说这话的也不是歪理邪说大师,而是一向笑眯眯的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