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教授的回答,着实让吴雨秋感到有些意外。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针对“贸易摩擦问题”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居安思危”。
而现在野村教授却格外强调“进展的很顺利”,“几乎没有摩擦”,这不等于主动要结束答辩的节奏,吴雨秋心里原本放下的那块小石头,又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野村教授不再说话,只是来回再次翻阅着手里的那将近50页的研究计划书,眉间的“凝重”的表情依旧没有褪去。
“先生,我对贸易摩擦问题,对国际私法,对交涉学非常感兴趣,请多多指教……”
吴雨秋不知怎么让看似尴尬的答辩氛围,能够有所转机,所以他只能又再次表达出内心考取的愿望,或者说现在对于他来说没有其他选择了。
“嗯,吴桑,你的研究意愿和热情,我们都是能感受的到的,但是这样的题目,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我确实无法进行指导,你可以回去再考虑考虑,如果有其他的研究意愿或想法,可以随时再给我发邮件……”
野村先生的话说的很慢,听起来似乎很温柔,但明显他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确,他把手里拿着的吴雨秋写好的研究计划书,翻过背面,缓缓地扣在桌角左上方的一厚摞材料里,顺手拿起了右上方几份看起来有些新鲜的研究计划书,继续翻阅起来。
“吴桑,你可以离开了……”,野村教授的助理,见吴雨秋依旧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有些不知所措地,低声提醒他。
“先生!我确实很下功夫在写研究计划书,这将近50页的研究计划书,我可是写了2年的,而且我把新山大学图书馆里的,所有关于“贸易摩擦问题”、“国际私法”、“交涉学”的图书都看过了,我是带着诚意来参加答辩的……”
吴雨秋并没有离开他的位置,却似乎在为自己申辩一般,大声地说着,他的表情看起来很激动。
“嗯,吴桑,我刚不是说过了吗?我知道你有研究意愿,也能够感受到你的研究热情,但是你的研究方向,我不太了解,没办法指导......”,野村教授微微抬起头,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他的理智或许让他显得有些冷漠。
“可是……”
吴雨秋想着继续去说些什么,但看见野村教授低下头去翻阅下一个答辩人的材料,又斜眼瞟了一眼手上的手表,便也停住了。
“其他老师们,你们看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野村教授似乎口也没有张开,从牙齿里挤出了这么一句送客般的话。
其他四位答辩教授,相互象征性地看了看彼此,然后对着野村教授摇头,微笑示意。
“吴桑,你可以离开了,13号!请下一位答辩人入场答辩!”,野村教授的助理,再次提醒到。
吴雨秋红着脸,有些委屈地站起身来,刚要再行个45度的礼,然后走出考场。
“对了,吴桑,这份将近50页的研究计划书,请你一并拿回去吧,记住,搞研究,不在于文字数量,而在于你的研究价值!”,野村教授最后补充说了一句,把研究计划书递给了吴雨秋。
“先生,不了,我这里还有一份,您请留作纪念吧,今天谢谢各位老师!”,吴雨秋似乎并没有理解野村教授的意图,颇为潇洒地,大步流星地转身出了考场。
野村教授望着吴雨秋离开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将他手里的研究计划书,又丢回到了桌上左上角的一摞材料中。
“什么逻辑!如果觉得研究方向不对,为什么不在两年前发给他研究题目和研究计划初稿的时候说,再说两年前还说过欢迎报考之类的呢,真是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