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想出了一个看似万无一失的好点子,唐高宗李治很满意,长安城暂时安全了,他也不用背着骂名放弃西京长安跑到东都洛阳去。
长安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都,政治意义,军事意义,经济意义都非比寻常。
大唐长安城最初开始营建于隋文帝时期,建造初始,为了有别于汉魏长安,特地在龙首塬上重新选址开建新城,初名大兴城,历经隋末之乱后,起家于并州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带朝换代,夺杨氏大隋江山,建国于关中长安,国号为“唐”。
如果说并州是李唐的根,那么关中长安就是李唐江山这颗参天大树的主干,没有长安,李唐不可能一统寰宇,李治虽然软糯,但他也干不出贸然弃干逐枝的蠢事。
秦岭横亘在南,黄河弯曲在北,把整个关中地区围在其中,这也是关中号称“四塞之地”的缘由,只要握有“四关一津”的控制权,则战略主动权尽入关中势力之手。
关中势力可随时出散关,武关,萧关,潼关,蒲坂津进攻,关东山东势力若要进攻关中,则需付出很大代价,秦国就是这样耗死关东六国的。
秦国东出函谷,以一国抗六国,最终扫清六合,汉刘邦以三秦故地力扛英雄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北周皇帝宇文邕依仗关中地利并吞高氏北齐,一统北方,因此,如果欲在军事上争得主动权,关中必不能弃。
再有,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中心,其经济地位一点不逊于洛阳,扬州,益州等地,长安的人口,商业,手工业在当时来说就是世界独一份。
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考量,关中长安必定不能丢!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裴行俭仅仅是为这种大势找了一个目前看起来说服力很强的理由,故而很快就得到普遍响应,连原本心中小九九发作的许敬宗都不敢再提放弃长安。
狄光嗣的胃口又被上官仪吊了起来,上官仪只好继续说下去。
“反对这样做的不是别人,就是一直在旁说话不多的袁天罡,他坚决反对将关中重兵集中于东西两线,但没人看重他的意见。”
听到这里,狄光嗣很是不解,上官仪说到现在他也听不出长安调兵之事如何牵扯上狄仁杰的,关中的兵与狄仁杰没有任何关系,调与不调都和狄仁杰无碍。
“舅公,关中调兵又怎么会牵扯上河东呢?”
狄光嗣急切发问,已经离座的上官仪背着手,背对着狄光嗣,再一次开口。
“说到底,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袁天罡这个牛鼻子。袁天罡见众人丝毫不在意他的阻拦,就退而求其次,他认为仅仅调动关中的府兵还不足以屏藩长安,须将河东之地的府兵也抽调半数来拱卫西京,许敬宗这个老贼想都没想就毅然附和,纵使老夫百般阻拦,也是徒劳。”
“袁天罡?”
“最终决策商定后,政事堂挑灯夜战,加班加点,联合兵部发出了数道调令,着关内道各折冲府的折冲校尉,果毅都尉在一个月之内率领麾下府兵赶至长安。
而欲调河东之兵,必先经过并州大都督府,你爹贵为都督府长史,自然逃脱不掉!
就这样,为显此事郑重,二圣钦派许敬宗携圣谕前往晋阳。”
“许敬宗?”
狄光嗣短时间内第二次念叨他人名姓,上官仪则重新坐回原位。
“二十日后,许敬宗带伤狼狈逃回长安,他在二圣架前哭诉,坚称狄仁杰拥兵自重,不听调令,意图造反,打骂钦差,更以一柄‘镂牙尺’上的便宜行事之权骄纵狂言,目中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