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光嗣要做的就是从诸葛亮与刘裕拢共十二万的兵马手下,救出老爹狄仁杰、老娘狄母,皇后武则天,皇帝李治外带长安百姓,这个任务不是一般得难,是真难啊!
姑且不说狄光嗣是不是诸葛丞相和宋武帝这两个历史大牛人的个,仅从兵力配置上看,狄光嗣真正拿得出手用于作战的府兵,最多只有两万。
河东之地地域太大需要的防守兵力很多,其他方向都还好,情况最不秒的是与河东隔太行山相望的河北之地,现正被未来的开国皇帝刘秀霸占。
刘秀只用了很短时间就整合好河北之地,虽然来到了一个新世界,但打回长安的心没变,而刘秀无论选择南下还是西进,其进攻冒头对准的不是狄光嗣就是镇守洛阳的李弘,河东和河南之地是大唐仅剩的一点地盘,若被他人占去,大唐就真会吹灯拔蜡。
因此,就算李弘答应出兵牵制潼关的刘裕所部,能拿出手的兵力也不会太多,狄光嗣只能靠自己,“黑火药”也不得不提前用于战争。
还有一个原因,东都洛阳所在的河南道除了北边刘秀的威胁外,其南边也很危险,据狄光嗣在洛阳短暂停留打听到的消息,大唐淮南道和江南道之地出现了两个势力,一个是成王张士诚,另一个是吴王朱元璋。
东汉刘秀,三国诸葛亮,南朝刘裕好歹是在大唐朝之前,对上这三个狄光嗣自觉有那么点优势,但张士诚和朱元璋二人可是元末之人,元末已经出现铜炮,热武器对上冷兵器,想想都肝颤。
河东与河南之地周围情况大致已经摸清,尚有剑南道,岭南道之地未有消息,鬼知道还会出现谁?
明之前有宋,明之后有清,清之后有“敏虢”,或许还有······鬼知道那一天就突然过来?
狄光嗣下定决心,必须加快武器研发进度,起码保证不能落后,而且长安之行,“黑火药”狄光嗣必带。
狄光嗣请黑齿常之来观摩,也算是给他鼓了把劲,加了把油。黑齿常之很快就离开校场,狄光嗣和孙佳遥也回到了城南狄宅。
令狄光嗣意想不到的是,他今日在校场上的一番无意之举,还给他带来了意外之喜。
半空中的“唐”“胜”两字虽然消散地很快,但还是被很多人敏锐地捕捉到,不明真相的晋阳百姓认为这是上天降兆,出征誓师在即,这是个好兆头,而这股心气恰恰是现今出于内外交困的大唐所需要的。
这不,第二日远在洛阳的太子李弘就收到了这个消息,这一下,一传十,十传百,半日过后,这个消息在洛阳城内沸腾,一日之内,又传遍了整个河南道。
而戍守在河南道南北两境的府兵卫士们都觉精神振奋,上天没有抛弃大唐,老天仍旧站在大唐一边!
最为重要的是,犹豫不决,迟疑不定的李弘也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