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就是这个推辞不受封王的朱鲔替刘玄干活最卖命。
最后,刘址、刘赐、刘歙、刘嘉、刘信这些刘氏宗亲无一例外都归顺了刘秀,当然,刘秀的妹夫李通也归顺了刘秀,一开始支持刘演。刘秀兄弟的王常也归顺了刘秀。
而王匡、张卯、廖湛、陈牧、申屠健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死了,至于他们最后都是怎么死的,留个悬念,以后再说。总之,这些人不归顺刘秀的最后都死了,以前和刘秀做对的基本上都死了。
只有朱鲔是个例外,至于杀害刘演的凶手朱鲔,刘秀为什么会放过他,这里留个悬念,以后再说。
大肆封王之后,刘玄又令舞阴王李轶主持各郡国的招降工作,各地的官员为了保住职位,纷纷巴结李轶。
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见李轶一面,得等很长时间,还得提前预约。想见上李轶一面,简直比约三甲医院的专家号还要困难。
当时,济南太守耿艾的儿子耿纯也来拜访李轶,他见此情景,就规劝李轶,对李轶说道:“大王以龙虎之雄姿,逢风云之际会,迅速拔地而起,一月之间兄弟称王,但士民们并不知道你有什么德行,你也没有对百姓宣扬有什么功劳,恩宠与官位暴兴,这是聪明人所忌讳的。兢兢业业警惕自持,还恐怕没有好下场,何况是骤然暴发而自足,难道可以成功吗?”
李轶听了耿纯的话,感到很耿纯说的有道理,也安排耿纯做了官,但他并没有听从耿纯的规劝。
也就是说,李轶自己心里明白,耿纯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知易行难,李轶明白这个道理,他没有按照耿纯的建议行事。
这个耿纯就是后来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后来归顺了刘秀,此人的情商很高,在后来功劳也很大,至于耿纯这个人暂时不做过多介绍,他是最终劝说刘秀称帝的那个人,也在关键时刻平定了真定王刘杨的谋反,这件事以后再说。
可以说,耿纯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是挺重要的,他有闪光点,而且功劳不小,还有就是当初耿纯归顺刘秀的时候是带着“干股”来的,股份还不小。
这就是为什么在刘杨谋反之后,刘秀第一个就想到让耿纯去解决掉刘杨,因为耿纯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情商。
就在李轶志得意满之际,从河北传来一个消息:刘秀已经扫平河北,大有西进长安之势。
刘秀在平定河北之后就和刘玄彻底决裂了,后来那些刘氏宗亲才又抛弃了刘玄,投入了刘秀的怀抱,在这里,刘嘉是对刘秀贡献最大的,刘赐是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的。
为了防备刘秀的进攻,刘玄派朱鲔、李轶、田立、陈侨等人率领大军三十万,以洛阳为中心,构筑中原防御体系。刘秀方面则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率领魏郡、河内两郡兵马镇守孟津渡,与朱鲔、李轶的洛阳大军隔河对峙。
一开始,李轶是铁了心防守洛阳,比如他发现冯异的副将竟然是更始政权叛逃到刘秀方面的刘隆,就将刘隆的妻子、儿女无论老小全部抓起来,杀了个干净。
于是,李轶就和刘隆结下了梁子,这个刘隆前文说过,此人的颜值,武力值都还算不错,而且是刘氏宗亲,他的第一个不共戴天之仇是王莽带给他的,第二个就是李轶,两次灭门惨案,深深地打击了刘隆。
至于以后,刘隆还差一点就遇到了第三次灭门惨案,差一点,因为刘隆犯了死罪。但是刘秀最后念及刘隆的功劳,不仅没治刘隆的罪,只是将刘隆贬为庶民,而且仅仅过了半年就让刘隆官复原职。
这就是为什么刘秀对待他的开国功臣十分仁慈,这件事如果搁在朱元璋身上,那就呵呵了,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开国功臣仗着自己功劳大,作威作福什么的,别说是犯了死罪,就是没罪,老朱都一直想杀人。
刘秀能让一个犯了死罪的功臣时隔半年就官复原职,也是相当仁慈了。
至于刘隆为什么投奔了刘秀?他投奔刘秀之后又为什么会被李轶灭门?以后刘隆又犯下了什么死罪,这里留个悬念,以后再说。
但是随着形势对更始政权越来越不利,李轶也开始寻找后路了。而就在此时,冯异给李轶写了一封信,劝降!
在信上,冯异和李轶说的明明白白,刘玄早晚得完蛋,跟着刘玄根本是没有出路的。
李轶接到信之后,非常矛盾,他知道更始政权已经走向灭亡了,但是因为自己背叛了刘演、刘秀兄弟,还是杀害刘演的主谋之一,害怕刘秀不会原谅自己,所以不敢投降。
但是,李轶终归还是墙头草,随风倒,他是一个善变的人,他知道打不过了就该投降。
后来,在冯异的劝说下,李轶还是决定投降刘秀。
李轶自从与冯异接洽后,再也不出兵与冯异作战。对各地的告急文书,一律按下,置之不理,坐拥大军三十万于洛阳,不发一卒以驰援各地。
冯异腾出兵力之后,在黄河南北接连攻拔城池,招降更始守军十余万,接着又把更始朝廷的河南太守武勃包围在士乡县,武勃派人火速向洛阳的李轶求援。而李轶闭门不救,置之不理。
最终,李轶坐视武勃的军队被冯异彻底消灭。而且,武勃本人也被冯异杀掉。
在李轶的“配合”下,冯异肃清了洛阳周围更始政权所有的势力,成功地将洛阳变成了一座孤城。
而冯异看到李轶信守诺言,确实有归顺之意,急忙派人飞骑千里送信,向刘秀禀报战局详情,建议刘秀接受李轶的投降,这样的话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洛阳。
没想到,刘秀知道此事之后,没有准备接纳李轶的投降,反而要把李轶的书信故意泄露出去,让朱鲔知道,企图利用朱鲔的刀为大哥刘演报仇。
冯异本来还想劝说刘秀以大局为重,但是刘秀坚持要这么干,冯异也不敢违抗,只好照办。
于是,冯异将李轶给自己信制成公文,向各地宣布说:“这是舞阴王的来函,他表面上愿意归顺萧王,实际上却居心叵测,请诸位小心防范!”
一时之间,李轶给冯异的密函成了公开信,在黄河南北各地广为流传。朱鲔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愤怒,马上派人将李轶刺死。
李轶就这么死了,死于刘秀的离间之计。
而李通去了荆州之后就一直在那里,直到刘秀当了皇帝,李通才归顺了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