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这小叶这里都这么难的吗?”
“有可能别人觉得叶纾荞的文学功底深厚的。”
“他的文学功底确实深厚,但这上手也太难了吧,我们折戟成沙的那几道题。还没这个难度吧。”
“嗯,可能比第1题差不多,但绝对没第2题难。”
“嗨,你倒在上善若水上面也确实没有多大难度了。”
“梨园弟子散如烟,这首诗第3句是什么?”
叶纾荞稍许顿了一下,稍稍思索了一会儿,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还没等叶纾荞回答,柳绮兰插嘴道。
“哎,你背的出?”
在场所有人都很惊讶。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我帮他配过剑舞。所以我记得这段该跳到哪里?”
“哦原来如此,但这题不算你答对了。”
“念三句写雨的诗。但是不能出现一个雨字。”
“下雨的雨是吧?”
“下雨的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秦观。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苏东坡。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曾几。”
“行,那前面表现不错,再给你最后一题。”
不愧是当初预备的的状元.,果然有两把刷子。教授想了一会儿会儿。
“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后面一句是什么?”
“什么东西不知道啊?没听过。”
黄淼当然在后面议论纷纷,他们都觉得这个题目对于叶纾荞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一点。
“你要问别的我还真未必背得出。但这个嘛。”叶纾荞笑了一下。“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二毛那波操作,还是令人记忆犹新的.
“那你运气不错,这样都答对了的话,我后面的题目只问你一道题。
许攸然先生的着作《微光》请任选其中主角的一句话,试作分析。”
这算放水了,任选一句话嘛,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而这篇着作又是他们这里的a级考点。叶纾荞高考完也没有几年,八成是记得的。
而且这东西言之有理即可,至于有没有理,大家都能放水的吗?
但叶纾荞怎么可能走寻常路呢。
“那我选‘晚安’吧。‘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了作者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你这不像是大学念了几年的水平啊,你就像昨天刚考完高考啊。”教授对叶纾荞的态度略显无奈。
“你就说得分点有没有呗?”叶纾荞笑道。
“行,我过了,去后面吧。”
不过自从被第1位教授为难了之后,叶纾觉得这么被动不是个事儿。
“是不是我向教授反问的问题?满意了也是可以通过的呀。”
“嗯,对,如果你有这个实力的话。”沈博点了点头,想让一个教授回答不出来问题可不简单哦。
“那就说,我能先提第1个问题吗。”
“可以。不过先说好,得和我们这次主题相关哦。”这个教授见叶纾荞如此自信,就准备展开自己的水平,与他切磋一番,看看他到底是运气好。还是他真的厉害,不过到现在几名教授对叶纾荞的本身的实力还是认可的。
至少在前面一轮的环节中。哪怕被刻意刁难了一下,也能够展示出他较高的水准,其实也不算什么恶意刁难吧,就想先试试他水准,如果真回答不出,再恢复到原来水平也不迟。
“当然,我这个问题很短。”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求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嗯,教授眼睛一亮。他回答是肯定回答不出的,他作为国语的教授怎么可能回答得出农业的问题,但是这个格式让他很是欣喜。
“你这个题。有点含金量啊。这个感觉像是像是仿科举的题。”
“差不多吧。”叶纾荞笑了一下。
这世界1840年之后的历史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怎么可能看到1904年的科举题?
“哎,科举不就是背背背吗?四书五经什么的。”许文柏不解的问道。
“那不是啊。”:叶纾荞解释道。“举个例子。你是不是科举考试以为就像前面考的那样,白毛浮绿水,然后你后面写一句红掌拨清波?”
“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许文柏不解道。
“不是,嗯,相似的话我打个比方叫做乡试,以“绿水之上,才能养育白色天鹅“为题,写一篇3000字文章,论述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字迹工整,论点清晰。而到会试。这首诗描述了动物与环境在动与静之间,彼此呼应的和谐自然风景。请以:“白鹅浮水也需其下有红掌;绿水无泉扰动才能漾清波“为题,写一篇5000字文章,论述区域经济和政策治理之间的生态关系,
如果是殿试,人人都爱白羽,但决定游速的是红掌;绿水虽然好看,但能饮用的是清波“为题,写一篇1万字文章,描述国家用人、选材的标准,以及执政中官员应有的自主性和服从性之间的关系。”
“小叶,你这还真是什么都会。”黄淼说道。
“还好还好,就是看了两眼申论,所以就有点那个感觉吗?毕竟科举考察的内容可能有较大的问题,但是它的形式到目前为止看来还是正确的。就反正现在还在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