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乌县这只是一个小站,但是这里是南方和北方的中间线,两个小时一趟的火车路线,通往全国四个主要大城市,而且借着几个大城市周围辐射的三四线城市,那都十几个了,基本可以辐射全国四分之一的地方。
而且,乌县还有一个货运站,随着矿场的停产,货运站基本快关闭了,想想,张浩初就觉得可惜!
如果那些货运站能改成用于运送其他商品的火车车厢,想一想,乌县成了一个如同后世的义乌,那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同样带乌字,乌县这个乌是乌漆嘛黑那个乌!
其他计划也先不写,火车站这个财源点,首先要写进计划里!
自己的张氏秘制荷花口水鸡这个招牌要做大做强,做成品牌,让每个经过乌县的乘客都难忘。
另外除了荷花鸡,盐焗鸡蛋之外,其他还可以卖点其他的,那就是烤红薯!
在这大冬天,来一个烤红薯,是多幸福的事,最重要一点,张家凹其他没有,红薯这玩意,家家户户地窖里都几千上万斤在那,每年都发芽烂了好多,大家都不爱吃,吃伤了!
红薯便宜呀!几分钱一个,随便用木炭烤一下,卖一块钱一个,在火车站那地方,那还不抢着买呀!
买不起小公鸡的,还买不起烤红薯?要想办法挖掘客户的消费能力,从低端客户和高端客户,一网打尽,这才是发展根本!
这个计划,张浩初很快也写进计划书里,张家凹的劳动力真的不值钱,每家每户出一个人,也得三百几十人,要安排三百多人工作,也不是一个轻松活。
不过目前,肯定用不了这么多人!
其他也不能多想,说干就干,晚上他就把计划书交给大伯。
第二天,村里收到消息的村民,全都挤过来了,最后规矩是每家每户出一人,老弱病残在家帮忙杀鸡,煮花生,盐焗鸡蛋之类的活,而其他年轻人分十批,每一批二十人,每天轮流换班去卖,换人不换车。
而张麻子那边也定做了十辆推车,为了赶时间,很多东西也简化了,张浩初的那辆推车有三个可以放铝锅的地方,而重新做的,全部就两个。
而且张麻子那些徒子徒孙全来帮忙赶工,虽然张麻子不靠这个合作社赚钱,但是毕竟还是姓张。
接下来,就是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了,和那个养鸡场的老板去谈接下来的合作了。
其实这个事,没有张浩初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这个养鸡场实际上是属于县企,并不是私人的,平时偶尔偷偷摸摸卖点赚外快还行,但是大批量的进货这事就连养鸡场老板都做不了主。
但是这个年代,一个小县城,特别又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数百年的地头蛇了,整个乌县,张姓是大姓,张家凹只是其中一支而已。
所以,只花了两天时间,一个长辈就找到人,按辈分张浩初应该叫表哥,大伯说那人是自己的舅公的二弟的三儿子,反正实际上是八百辈子都联系不到起的那种亲戚关系。
而这个叫袁翔的中年人是乌县的三把手,才刚满四十岁,就县三把手了,按道理应该也算年轻有为了,可实际情况是整个乌县上层根本没有想过发展其他项目,脑子里还想着矿场能不能起死回生。
张浩初是没见到这个袁翔,但是最终还是大伯和对方去谈的,很快就达成协议,养鸡场每天给张家凹提供一百只小公鸡和三十只退役老母鸡!
价格仍然还是五毛钱一只的小公鸡和两块五的老母鸡。
其实张浩初想去和养鸡场谈一下合作的,其实小公鸡和老母鸡都不是最适合荷花鸡的材料,小公鸡太嫩了,而老母鸡又太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