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的这个想法也没错。不过,陈峰心中却是很清楚。若是他和威廉亚瑟夫这位钢琴王子真的斗起来,用作品说话的话,最终失败的只能是威廉。因为他开挂啊。
不说威廉他这个“钢琴王子”的水分有多大,即便他真的很厉害,但能厉害过原时空的那些个钢琴大师?不说贝多芬、莫扎特,就单单一个理查德克莱德曼就够碾压他的了。
所以,陈峰心里面此时真的挺同情这位威廉的。他以前对他真的没啥了解。原因除了他灵魂穿越过来这个世界,本身就对这世界的一些音乐、文学什么的不是很了解。更何况还不是本国的,而且还是属于钢琴界的,不是流行歌坛什么的,陈峰能知道他才怪了。
但偏偏这次这位钢琴王子跟陈峰杠上了,陈峰之前不知道这事也就算了。但现在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专门来挑动这件事。即便陈峰想要息事宁人也是不可能了。
事情正如陈峰所料。第二天的洛杉矶时报娱乐版面就刊登了【150万美元一首歌:年轻富婆贝蒂150万美元求一首歌】的报道。
这篇新闻的标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大概也是弗雷德这么写的原因。
这篇报道里,首先就说了贝蒂花150万美元拍到了陈峰为她创作一首钢琴曲,然后如实的表述了陈峰和贝蒂两人当时采访的一些内容。但这部分只是整篇报道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篇报道的侧重点就在贝蒂、陈峰对钢琴王子威廉亚瑟夫的评价和挑衅。这部分内容占了三分之二,上面不仅如实转述了贝蒂对威廉和陈峰两人的钢琴水平比较,还着重写了陈峰“不认识”威廉,并且言辞隐晦的表示了陈峰对威廉的不屑和挑衅。
这篇新闻其实是两个主题,头一个主题就是报道贝蒂花了150万美元买了一首陈峰钢琴曲的创作权,另外一个标题就是陈峰这位音乐界突然崛起的钢琴家跟钢琴王子威廉亚瑟夫之间的火药味。
这篇报道后面挑拨的意味非常浓,傻子都能看得出。但偏偏威廉亚瑟夫就轻易的上当了,或者说他本来就对陈峰这位野路子出身的大唐钢琴家不满。
当天下午,威廉亚瑟夫就向媒体公开放话表示,自己愿意跟陈峰公开比试,让专家和民众评判。另外,他最近创作了一首名为《母爱》的钢琴曲,将会在几天后发布。
说实话,但陈峰在网上看到威廉亚瑟夫的这篇报道之后,内心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威廉亚瑟夫要好像跟他八字相克,或者说陈峰好像是他的克星。
之前他那首成名曲《格蕾丝》在《致米兰达》没有面世之前可也算是世界知名的流行钢琴曲了,其主题思想表达的就是对一个名叫格蕾丝女孩的欣赏和爱慕之情,节奏明快,旋律动听。
威廉亚瑟夫之所以被人尊称为“钢琴王子”,这首《格蕾丝》可说是居功至伟,因为他长相帅气,钢琴又弹得好,而且还创作出了《格蕾丝》这么好听的表达爱慕之情的钢琴曲,妥妥的钢琴界的白马王子。哪个女人受得了他现场为她弹响这首《格蕾丝》?
可以说,在《致米兰达》没有面世之前,《格蕾丝》是很多文艺男青年,年轻钢琴爱好者心目中向爱慕对象表达爱意的最佳理想曲目。
但是,自从《致米兰达》横空出世之后,《格蕾丝》就迅速的被那些文艺男青年,年轻钢琴爱好者们给冷落了。
简单一点讲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都是写给女人的一首钢琴曲,《格蕾丝》就像是在念“你就像一朵花一样鲜艳漂亮“,而《致米兰达》则就像是在念“你有沉鱼落雁国色天香之美”。
两者其实都在赞扬女人之美,但一个浅显直白一个高深文雅,高下立判。《致米兰达》在艺术表达上显然更加的有逼格。
结果,自然的《格蕾丝》就被迅速的冷落。甚至不少人在网上直接拿《致米兰达》跟《格蕾丝》做了对比,然后都一致的认为《格蕾丝》这首曲子差了前者至少两条街。
时间一久,威廉当然就知道了。因此,前段时间有记者专门当面向他提起这事的时候,威廉就忍不住对陈峰做出了那一番评价,大致的意思就是认为陈峰只是个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教育,野路子出身的业余钢琴手,连钢琴家都还算不上。《致米兰达》是他走了狗屎运才创作出来的。不可能再有同水平的音乐作品。
当然,他在记者面前用词还是有些委婉的,但大致的意思就是这样。总之,就是表达了对陈峰这位业余钢琴手浓浓的不屑。
认为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专业的钢琴家,他出道前经过专业的系统的钢琴训练,十二岁就崭露头角,获得过青少年钢琴组比赛的冠军。此后,他更是参加过很多钢琴比赛,成绩都是出类拔萃。
在他二十岁后,他还陆续拜过两名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为师,苦练钢琴近二十年。而陈峰今年才二十三岁,此前没有过相关的专业钢琴训练,更加没有过什么名师指点。怎么可能跟他比?
这就像是职业拳击手跟街头打拳卖艺的区别。威廉这位钢琴王子有理由鄙视陈峰。
只是他再怎么鄙视和看轻陈峰,也不能改变大众对《致米兰达》这首钢琴曲的喜爱,以及对《格蕾丝》这首原先非常受欢迎的钢琴曲的冷落。
被一个业余的钢琴手实力打脸,这点其实让威廉非常的难受、憋火和郁闷,他非常渴望再创作出一首能够流行于世的作品,挽回自己已经有些受损的声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尝试寻找创作灵感,终于在前不久有了。就像是当初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美好初恋,就有了《格蕾丝》,这次他也是突然想起了已经去世两年的母亲,突然的泪满双眼,然后就有了这首《母爱》。
他花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初稿,之后经过几天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成稿。他弹奏给好几个知名音乐人听过之后,都对他这首曲子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