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光鲜的二人看着齐不知一愣一愣的,哪怕是在吃饭,他都忍不住小声问道:“朱公子,今日可是要出门游玩?”
朱熙笑了笑,随口说道:“不啊,今天少爷我哪都不去,就在家里。还有你也是,吃完饭了赶紧读书去,总不能武道没有进境,读书也没有长进,这么下去我怎么跟你师父交待……”
这两句话一说,泰阿马上就没有了好奇心,眉头微皱不再言语,只是专心吃着早饭。好在有些苦涩的心情并没有影响到他的饭量,不然朱熙可能要后悔自己话说的有些重了。
吃过了早饭,三人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不过只是在小书房了待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齐不知便跑去了朱熙的书房。看到齐不知来了,朱熙也没做他想,只是轻声说道:“应该已经开始了……”
朱熙所说的开始,指的是今日的小朝会。当今天子可能算是蜀国历史上比较勤勉的皇帝之一了。除了每五天一次的大朝会之外,更是隔日便进行小朝会。
从他继位至今,除了有几日因为自己身体不适而不得不取消小朝会之外,便是刮风下雨,也是雷打不动的要与中书省的数位大臣在朝华阁议事。
朝华阁中天子稳坐龙书案之后,在他身前,坐着五位老大人,这五位老大人的身后,还站着十余名年轻官员。当然,这个年轻只是相对前面坐着的那几位老大人而言。
实际上,这些站着的人也都是在四十岁上下。他们的官身上至三品,下至五品,不是中都城里各各衙门的中流砥柱,便是得了因为做事得力,而被皇上另眼相看。
不过这些人虽然也是在朝华阁,可是却要比那些老大人谨慎的多。老大人们虽然坐姿都是非常端正,可是说起话来,却是唾沫四溅,火星四射。
只听一人说道:“老臣以为,诚王素有贤名。此次出使梁国贺寿,若是由诚王前去,必定可彰显我蜀国威仪……”说话之人声音洪亮,底气十足。若不是这朝华阁小了一些,怕是都能有无数声的回音。
毕竟,说的话人是现在蜀国的右柱国兼右丞相,封号武侯的军方第一人。
然而,自古文臣看不上武将,武将又嫌弃文臣。就在这位右柱国话音刚落,左柱国大人却轻咳了一声,说道:“武侯爷所说极是。”
“不过,我蜀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藩王出使的先例。而此次梁国太后大寿,若是遣藩王前往,虽然可显我朝礼敬,可藩王出使毕竟多有不便,便是仪仗,就要花掉许多银两。而眼下已临近雨季,多地都已上了折子想要朝廷拨款修缮河道。”
“现如今那河道仍未修整,若是把银子花在了仪仗之上,未免有些……”
说到这里,老头便说不下去了,只能重重的“唉”了一声。他这一叹气,皇上跟着也叹了一口气。他倒不是心忧雨季水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