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气息后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到大殿中央,对着元偲瑾抱拳一礼后直接请命,要到西北去杀鞑靼除奸邪。
向来不问朝中事一心只做逍遥王的元怀瑾,这些日子被甩手皇帝丢到朝堂上为元偲瑾分忧。
看出元偲瑾的主战态度后,也站到谢混身边跟元偲瑾请命,声称要为大魏子民尽一份力。
也让大魏人看看什么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咱们大魏皇室是多兄友弟恭,让大魏人知道,他元怀瑾的人生目标并不是做一个富贵闲人,而是要做一个爱国,爱民,爱家的文雅诗人,更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让朝堂上的义和派看看,他皇兄做的决定永远不会错。
站在大厅中的文武百官,瞧着挺胸抬头的元怀瑾,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了‘成家立业’这四个来。
遥想当初的元怀瑾那是一直躲在书房里过日子的,如今成家了也就明白立业的重要性了,果然应征了那句。
‘成功的男人身后,总要有一个贤惠的妻子,给他去送死的勇气!’
但是元偲瑾这样护犊子的人,总觉得自己的弟弟,妹妹都是未曾长大的花朵,该放到温室里养,绝对不能遭受一点风霜,需要他这位兄长张开双手护着长大。
肯定不会同意让元怀瑾这样的书生去做那么危险的事,在他眼里自己的弟弟就该放到书房里去养鸟种花,读书写字,下棋喝茶,怎么能到西北去刀光剑影,吹尽风沙呢?
何况他们大魏有不是没人了,需要一个文人上战场,这个文人还是自己的弟弟,这不是让其余几个国家笑话吗!
“怀瑾有心了,只是你刚刚新婚实在不适合到战场上去,此事就不用再提了!”
站在大厅中的元怀瑾蹙起眉头,眼底闪过无奈,张口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元偲瑾抬起手做了一个阻止的手势,把元怀瑾未曾出口的话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殿下,末将曾常年驻守西北,半年前又自西北而归,就让微臣去西北去把鞑靼人赶回老家去!”
站在旁边的谢混点了点头,元怀瑾的确不适合到战场上去,一个只懂得舞文弄墨的王爷,到战场上能做的了什么,这种事还是要他们这些武将去。
“谢将军对我大魏一片赤诚,忠心不二本宫甚是欣慰,只是将军身子尚未痊愈,本宫实不忍心在让将军到西北苦寒之地操劳,将军就留在京城好生休养吧!”
望着一脸赤诚的谢混,元偲瑾颔首点了点头。
心底感激谢混对朝堂和大魏的忠贞,但他必定年事已高,谢清韵一直担心他的身子,就是为了谢清韵也不能让谢混去冒险。
“殿下?”
这个不能去,那个不让去,太子殿下还是要对鞑靼开战,众臣眼中露出些许迷茫的神色来。
上战场需要的领兵的将军,元偲瑾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这个仗还打不打啊!
“众位爱卿不必争论,西北一直是我大魏的隐患,此患不除我大魏百姓难安,我身为大魏当朝太子,要亲征西北!”
若是一年前元偲瑾与众人说出这句话,估计议事堂的屋顶都的被朝堂上的大臣们给掀翻了。
但有了上次平定西南战乱的光辉历史照耀着,元偲瑾说这句话的时候,众臣面上露出你是老大你说了算,我就是有百个理由也成不了阻挡你去西北的借口。
他们家殿下可不是甩手皇帝,对危险有异常敏锐的直觉,最擅长的就是躲在众臣之后,哪里安全往哪钻。
但眼前这个自小就是个有韧性,面对危险一骑绝尘的人物,连丞相大人都不敢开口了,百官看了看自从姬家出事就越发沉默,沉默到跟老年人痴呆了一般,在大厅上就一个摆件。
就在众人沉默不语的时候,听到自己皇兄要去西北涉嫌的元怀瑾皱起眉头,知道元偲瑾是担心自己,不愿意他去涉险,危机自己的性命。
易地而处他这个做人弟弟的也不希望自己的一腔热血付诸东流,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这个做弟弟的也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抱着这样的心思,向来对朝政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天赋的元怀瑾跟在元偲瑾的身后央求了好几天。
一直觉得自己弟弟很听话的元偲瑾第一次发觉弟弟也是有叛逆期,朝堂上的事情都可以快刀斩乱麻,唯独遇到亲情之事就开始头痛的元偲瑾。
迟疑了好几天最后只能把元怀瑾放到了杨国安身边,让杨国安去管教他,如今的国事上杨国安已经不怎么参与了,有了大把的时间自我反省,元偲瑾觉得把元怀瑾交给他正合适。
就在朝堂因为西北之事热火朝天的时候,身为副相的舒乐以最近的永宁公主因过于忧虑元偲瑾,身子不好他也有些思念常住云梦山的师父。
自己成婚都未让师父参与,这事实在不孝,这些日子也是有些难安,在元怀瑾大婚后就和皇上请恩旨回云梦泽去看谢泌了。
知人善用的杨国安在元偲瑾丢元怀瑾给他的时候,机智的认为天下读书人都是一样,在内阁缺少人数之时,元怀瑾刚好可以帮内阁的阁老们搭理一下朝中事物。
这个结果在元怀瑾这里算是差强人意,宫里的杨皇后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到很满意,但元怀瑾还是觉得自己可以争取一下。
元偲瑾自小就孝顺,自己要听皇兄,皇兄要听杨皇后的,聪明如元怀瑾在元偲瑾这里撞了南墙后就入宫去求杨皇后帮自己说情,让他和元偲瑾一起到西北去。
据说在得知元偲瑾要入西北后就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的,半个月就是清粥小菜吊,已经哭了大半个月的杨皇后,有些憔悴的脸上挂满了泪水,瞧着跪在眼前的小儿子,声音哽咽地道。
“你皇兄做了这么多年的监国太子,事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为了大魏子民到那么危险的地方。
那怕我在担心,在不愿,也不敢拦着,我自小就想着你太子不如你皇兄,好在还算听话,如今你也要去西北大。
我看你们两个是不想让我活了,可如今你皇兄要亲身涉险,他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如何到下面去见姐姐?”
自小就被礼仪道德,忠孝仁义耳熏目染的宁王爷和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