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在梁山接到旨意大喜过望。
大宋地方分为“四司”,总称为“帅、漕、宪、仓”。“帅司”的正式官名叫经略安抚使,掌军事和民政,在大宋初年只设在边境,以后遍设于内地,长官安抚使,叫做“安抚大使”。
“漕司”的正式官名为转运使,掌钱粮征运与转运,鼎鼎大名的包拯就曾经做过转运使;“宪司”正式官名为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刑狱与监察。
“仓司”正式官名为提举常平使,管理常平仓、义仓及钱粮、盐茶专卖事务。四司长官是平行的,互不统属,上司都是朝廷的主管部门。
四司中,漕司、宪司、仓司又是都有监督本路所辖州县官之责,所以又称“监司”。
大宋的官制比较特殊,绝大多数官职没有品级,像安抚使之类的职务更是临时性的,大宋的地方官往往都是经管兼任,所以都有权职这个称呼。
比如,包拯改任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学士)、陕西转运使。工部员外郎,从六品官职;集贤院直学士,正五品贴职;陕西转运使就是差事。二者取高者,包拯是正五品官职从事转运使的差事,但是他的官职还是京官。
这次天子并没给王伦升官,还是正五品朝奉大夫,但是职权却大了很多,虽然安抚使之上没有经略二字,但是王伦有信心,只要自己实心用事,此后济州的军政大权迟早会逐渐落入自己的手中。
“总算有了自己的地盘了。”王伦满足的靠着椅背闭上了眼睛,他实在太累了,需要好好的睡上一觉。
济州,因其地临汶、泗、沂、洸、济五水而得名,北魏泰常八年置济州,治所在碻磝城。周广顺二年,置济州,治巨野,自此一直沿袭至今。
如今济州下辖巨野、金乡、任城、郓城四县,地界着实不小。不过王伦并没有把安抚使衙门选在巨野,他也不愿意和李毅在一个城里,免得彼此之间时常碰头彼此出现难堪,当地知府听闻王伦的选择也是欢喜不尽,毕竟谁也不想和一个爹在同一个城里。
此时王伦的队伍已入郓城,济州知府李毅带领四县主官齐聚城外等候迎接。
济州虽为宋辽三关的给养供给之地,却是百年无战事,多年不设安抚使衙门,由知府李毅主政此地,这李毅也是初到任不久,年龄也不大,只有四十多岁,三十出头就中了进士,在东京为官多年,才下放济州知府不到两年。
也是李毅倒霉,刚上任不久便碰上了生辰纲的大事,差点被发去沙门岛,好不容易跟头把式的逃过一劫,谁料百年没有经略的济州,到他一上任,就来了一个安抚使,心中自然也爽利不起来。
李毅也不是什么草包,在京中也有自己的人脉,听说这个王伦乃是蔡太师向官家推荐的,更知道他深得道君天子的喜爱,李毅心中自然也就起不了多少想法,蔡太师这座大山,实在有些吓人。
“下官济州知府李毅,带济州大小官员,见过经略相公!”李毅便在这郓城县城门迎接王伦,左边大小文官幞头双翅官帽,右边甲胄在身武官。
“多谢诸位同僚,王某初来,还望诸位同心协力,不负皇恩。”王伦早已下马。说话间左右打量众人,李毅面目白净间也显得年轻,一身官服一尘不染,一看就是一个标准的文人。
城中安抚使衙门衙倒是备好了,虽然是买的民宅,改建了一个门头,却也不小,一应准备也妥当。王伦坐在堂前,右边并排坐着知府。几地主官大致熟悉一下,上得茶水,再客套一二,众人也就不再言语,直把目光看向头前王伦。
王伦也知该自己发言说话了,慢慢放下并没有喝进去一口的茶杯,开口道:“承蒙官家圣恩抬举,差我来安抚济州,此来有两项事宜,一来整饬治安,二来仁政一方。近来盗贼四起,济州重地,更当秣兵厉马保一方平安。”
王伦话语已然清楚,在场虽然有人欢喜有人愁,却是也只能出言附和,表示对王相公的支持。这王相公的背景众人皆有听言,蔡太师的推荐还有太尉高俅的附议,可不是玩笑。
王伦说完,李知府自然也要发言:“王相公来济州,实乃济州幸事,诸位当竭心用力,不负相公,不负圣恩。”
安抚使衙门衙门与知府衙门本就是两个系统,却是又有许多职权的重合,宋朝官场便是如此,一地官员总是互相掣肘。等到众人散去,一切还得靠王伦自己。第二日大早,王伦便往城外而去,城内也是贴出了布告,安抚使衙门重金聘请木瓦匠以及帮工。
城外也开始大兴土木,建立与梁山一般的配套设施,只不过此时地盘大了,建设规模要更大许多。城内许多空下来的民宅也被高价收买,以作备用。
济州其余官员也等着看戏,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且看这王相公的手段。
若是王相公下令疏通河道,或是重新丈量治下田亩数量,重新整治户籍资料之类,那便是这些官员的事情了。却是这些命令,也要经过知府衙门走一道。当然知府衙门也有责任配合,朝廷的安抚使可不是玩笑,宋朝设立出来,就是主管边境州府军政大权的,由不得众人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