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彻,我早就告诉过你,我有想要守护的人,我会不惜一切代价。那些时日里,她是怎样的,过得好不好,我却什么都不知道。如今能知道的,却只有她的死讯了。”宁玉的眼中有些凄凉,她明知这些与韩彻无关的,她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往他的身上发泄。可是她还是没能保持理智。
楚之承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但也终于只能安然接受了。
那一日楚之承见到宁玉从定国公府跑了出来,他也追了过去。后来,却是韩彻先找到了她。华周的时候,他也见到韩彻紧紧地抱着宁玉,宁玉温柔地抚着他的脑袋,安慰他。楚之承刚一见到不远处的两个人,转身就离开了。
韩彻抱住了宁玉,宁玉没有任何犹豫就推开了他。
“你不想说,我不勉强你。那当初你又何必提醒我,不要那么容易在韩靖的面前露脸呢?你既然提醒了,即便韩靖丝毫不露破绽,我也是会起疑心的。或者是因为,根本就是与韩靖有关。”让宁玉更加不解的是,如果和韩靖有关,韩彻又为何要隐瞒呢?
“我问你,她究竟是怎么......怎么死的?”宁玉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庆阳城内局势越来越紧张,穆承煊、楚之承和高骋三人聚在一起议事。
“如今庆阳城内,除了我们和宥王的人,其他的都是忠于庆阳君的。”高骋这时候尚算得冷静了,毕竟也是经历过多次生死场面的了。“到时候,就算宥王不插手进来,光凭我们带来的人,也敌不过庆阳军。”
“此事无论有多少成可能会变成真的,都不能将它扩大了来处理。”穆承煊更加担心的是在定陵城里,父皇知晓了庆阳之事。听说德妃已经复位,康王自然又是重得圣宠了。
“殿下,若是向端王借兵镇压庆阳,或有可能暂解燃眉之急。”楚之承记得华周与庆阳之间,最近的一条道,便是通过水路
“可是端王同庆阳君交情不浅。”高骋担忧道,“若是惊动了端阳太后,更加难以收场。”端阳太后毕竟是宥王的外祖母,平日里能对小辈们一视同仁,和蔼可亲。但是牵涉到生死与国家内乱,他们不能做这个赌注。
“正因为如此,向端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端王通晓大义,定会做出合适的选择。”楚之承仍然坚持这个提议,他虽然与端王不过两面之缘,但是亦看得出来端王和郡王爷都是忠于天乾的良臣。他也清楚穆承煊必然有所顾虑,一旦向端王借兵,到时候庆阳无主,必定要交给端王或是郡王爷主理。可是陛下最忌讳的就是藩王勾结,尊大权势。
第二日。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冬日的雨最是寒冷刺骨,打在人的身上,像是被刀子割了一样。突然来了人禀告,“殿下,琼华公主去了庆阳君府上。”
“什么?”穆承煊还在考虑昨日楚之承的提议,却被这个消息给打乱了。
“庆阳君怎么敢挟持公主?”高骋走近去问道。
“庆阳君以古琴鉴赏为由,邀请了琼华公主,并且吩咐了不必打搅殿下。还有......还有秦小姐正巧撞上,也跟着一起去了。秦姑娘临走前将这枚玉令留下来,说是交给殿下。”
这是出城的令牌,看来宁玉的打算也是去华周借兵。穆承煊终于还是同意了向端王借兵,于是楚之承拿着玉令快马加鞭出了城。
宁玉和琼华公主被带进了庆阳君府之后,却没有见到庆阳君。
“你们君上呢?”宁玉问道。
“君上请公主殿下和秦小姐在此休息。”殿内的婢女回答道。
穆承煊手中握着那枚扇坠,当年先君上上了战场后一去不返。还记得那时候先君上与定国公、秦大将军,个个都是朝堂的栋梁之材,也正因为有他们,天乾才得以在南宣和大梁的战争纷乱中,保全自身。穆承煊那时候虽然还未懂得太多道理,但心里也实打实地佩服这三个人。可是到了如今,除了定国公,其他二位都已经驾鹤西去。天乾的根基已动。
周立衡若当真是父皇的孩子,当年之事,他身为皇子,也不能说是父皇的过错,可是心底总是不大相信的。
高骋见穆承煊此时心中忧虑,便也没有再提什么了。
“大梁在庆阳留下的暗网。是大梁太子,还是宥王?”高骋心中仍有疑虑。回想起结识宁玉以来所发生的事情,若当初宁玉真的仅仅是一个救了楚之承的医女,后来为了救了她的妹妹,跟着他们一路到了西沂。他从未见过一个女子,能有如此胆识,甚至敢一个人入宫救人,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后来是大梁太子,因为她做出许多令人不可置信之事。如今又是宥王,还有庆阳君。
他心中更大的隐患,却成了现在拼命出城搬救兵的楚之承,他和楚之承共事这么多年,自以为深知他的为人,大哥也同样视他为挚友。可是他的身世终究是一大隐患。还有秦小姐在他的心中究竟是占据了怎样的位置,若日后在宁玉和天乾之间发生抉择的时候,他能够义无反顾、立场坚定地选择天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