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何必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的劳作?何必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一生的为国而战?”
良久,秦王荡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寡人明白了。”
外人劝谏秦王荡或许不好使。
久居上位这么多年,秦王荡渐渐变得有些刚愎自用,对于谏言,他能从善如流。但是他自身的秉性与意志却很难更改。
而魏纾不同,魏纾是他的妻子,是秦国的王后,是他的枕边人,对于魏纾的谏言,秦王荡或多或少就能听得进去。
所以,同样的一番话对秦王荡说,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被魏纾这么一说,秦王荡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
他试图改革教育,开启民智,这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太过先进了!
俗话说得好,前进一步是疯子,前进半步是天才!
何解?
看看后世的王莽就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王莽改制,首先从货币开始,随后,推出新的土地、奴婢政策,然后实行“五均”、“赊货”和“六管”等等。
程序过繁,方式过时,封赏过滥,变化过快,步幅过大,法禁过急,树敌过多,在充满矛盾的世道中,采用了不合进宜的政策措施,再加上连年灾荒和异族入侵,流民发难、豪强反叛等因素,造成了新朝的混乱和动荡。
在各地的武装反抗期间,汉更始元年(23年),新朝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的祖父、父亲、妻子和儿子的陵墓也被乱民所毁,他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的渐台被乱民所杀,落了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搞土地改革,这不是作死吗?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但是这个“民”,并非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公卿大夫,士子豪绅!
秦王荡欲改革教育,开启民智,其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并不适用于秦国的国情,更不适合在这大争之世中推行。
秦国之强盛,有赖于商君之法,更得益于其奖励耕战的举措。若是人人都能读书识字,有了文化,有了思想,谁来为秦国耕战?
魏纾看见秦王荡陷入了沉思,不由得上前抱住他的身躯,叹气道:“王上,其实你的这种想法是好的。开启民智,也并非不可,但是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对于普通的百姓,读书识字尚可,但绝不能让他们接受更为高深的知识,与士子争利,不然国家就会乱套的。”
“纾儿,你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臣妾愚钝,也无对策。王上何不去请教严君?严君是为国之柱石,有着智囊之称,他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帮助王上你解决这个困难。”
闻言,秦王荡苦笑着摇摇头道:“纾儿,寡人若是去请教王叔,王叔必然劝寡人放弃这个想法的。何苦来哉?”
“王上为何有此等念头?严君亦是开明之人,只要王上你的想法合理,他就一定会赞同的。”
“嗯?合理?”
“是啊。王上,你之开启民智,可为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让所有秦国百姓都读书识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王上何不换一个想法,优胜劣汰?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重点培养,无论高低贵贱。”
“善!”秦王荡这才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