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批药材出手之后,许言夏从村里收的药材,还稍微赚了一些。
因为商队是将药材卖到关外去,所以给的价格比仁济堂收的价格要高一倍。
这些在本地是便宜的药材,到关外就是难得的东西。
或者说,在关外,一切关内的米面粮油药材之类的东西,那都是稀罕物。
其中以药材与茶叶、盐、铁最贵。
盐和铁那是朝廷管制的生意,一般人卖不得。
这茶叶和药材,只要量没有超过朝廷规定,兜售一下还是可以的。
不过许言夏并不想一直做这个药材生意,所以还特意交代许中全,回村一定与村里那些种了药材的好好说说,来年别种这么多便宜药材了,种点仁济堂缺的,省得她还得操心村里人的药材。
这些药材都卖出去了,许言夏也就没有别的需要操心的了。
扎扎实实的在仁济堂当她的坐堂大夫,接触各类肠胃、脾胃不合的病人。
没有病人的时候,也不一个劲儿的熬药膏赚钱,而是利用这些空档时间整理每一日的医案。
还别说,这段时间每日总有一两个病人,还真叫许言夏在这一本医案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来。
当然,也发现了新的疑惑。
有的疑惑,连沈老先生也一时解释不清。
不过沈老先生也是个喜欢寻根究底的,每回遇到疑难,不用许言夏多问,老人家就自己翻找典籍,结合过去见过的病例,开始思索源头了。
近来许言夏就遇到了一些疑难。
她前些日子诊治了一个拉肚子还发热的妇人。
那妇人没有吃坏东西,往日也没有脾胃虚的情况。
突然发热,上吐下泻,出汗不止,还说全身酸痛,心悸,口渴。
许言夏看了,总觉得这妇人不像是普通的泻肚子,倒是像体内有某种毒。
大约是被什么毒虫毒蚊咬了。
那妇人如今是话都说不利索了,都是儿子儿媳陪着来。
儿媳平素近身伺候,比较清楚这妇人生病的症状。
还与许言夏说了,那妇人四五前不是发热,而是发冷,冷得直哆嗦,这大夏天的盖两三床被子也忍不住打摆子。
许言夏将沈老先生给的医书早就翻遍了,也没有翻着一种可以用的处方。
最后只得自己想法子,将妇人的医案拿去找沈老先生,两人商讨着该怎么处理。
其实木灵前辈一眼就看穿那妇人是种了某种蚊虫的毒,让许言夏给那妇人喝三盅灵泉水,也就解了毒了。
但许言夏却不想依赖与灵泉水的功效,想着既然这世间有这样一种病症,那就相应一定会有一种能治病的药材。
天道便是如此。
万物相克相生。
既然会有这种毒,就一定有解毒的药,只不过端看这药能被谁找出来。
不过这妇人病的源头,许言夏却与沈老先生有了一些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