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安只好搬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认识,说道:“诗词,不过是消遣而已,与先贤学问相比,小道而,不值得有什么可需要大肆张扬的,若是有朝一日,我金榜题名,那个时候再大肆扬名也无妨。”
说到科举上来,李云瀚也有话说:“听我姐姐说起,你近日一直在苦读,还去了几趟书院,向夫子们请教,其实你若能中榜,也是一件好事情,于你自己、晏家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就是对我姐姐而言,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她也能在外人面抬得起头来,所以你可别只是装装样子,否则我的拳头可不认识你。”
晏安不怀疑,若他真是装样子,李云瀚绝对是能做出来拳脚相向的事情,或许这还是好的结果,若是不好的,李云瀚说不准能抄起刀剑追杀他。
他与李云澜说话间,楼上却是想起了一片叫好声,引得一楼厅堂中的众人,纷纷停下交谈,往楼上看去。
就在众人仰头之间,已经有人从楼上快步走了下来,随即一楼的厅堂之中,竖起了一张屏风,上面悬挂着一张白纸。
只见楼上下来的那人,疾步来到白纸跟前,早有侍女捧着墨砚,举着毛笔送到了那人跟前。
那人拿起毛笔,在墨砚中沾了墨汁,提笔在空白的纸张上,写下来一首诗词。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州初秋夜,高斋闻雁来。
“此诗可谓是佳作,杨佑兄,快快说来是何人所写?”
誊写的人姓杨名佑,在淮州城中,也是颇有名气,其尤善书法,凡是其参与的文会,但凡有好的诗文,多半都是他负责誊写,传阅众人。
此诗很明显是在写思想之情,而杨佑就是本地人,自然不应当是他所做,是以杨佑刚写完,就有人出言相问。
“是季尚文季兄所作,诸位可明白了?”杨佑放下手中的毛笔,环视了围成一圈的众人,面带笑容的说道。
“原来是尚文兄!”
“难怪,尚文兄来江山书院求学,已经三载未归了吧,思乡也是难免的。”
“不过今朝秋闱之后,尚文兄便可取得功名,衣锦还乡了。”
众人议论的季尚文,亦是淮州书院的学生,但其并非淮州人氏,而是淮州以北千里之外的明州人氏,正是因为仰慕颜纲,这才不远千里的过来求学。
季尚文学有所成,在淮州城也是有名气的士人,通过今年的秋闱,应当不是难事。
晏安对此人也算是有些印象,看完了那首诗之后,自言自语道:“这人往日里也不是爱出风头的人,今日却不曾想最先有诗文传出,看来真的是想家了。”
“你嘀咕什么呢?”李云瀚凑到了晏安的身边,但是没听清楚晏安的话。
“没什么,这诗写的不错,好生记下来,涨点儿文气。”晏安对李云瀚说道。
“很用不着!”
李云瀚呵呵一笑,道:“我这辈子怕是没这个本事了,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去看一看兵书。”
“兵书?”
晏安不解,道:“你能带兵打仗吗?”
晏安一句话,立刻间让李云瀚脸色不悦起来,许久之后,才长叹一声:“是啊,我连当兵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谈领兵打仗了。”?
(ps:本章出现的诗词是唐代韦应物写《闻雁》稍作改动而来,望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