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大,风险自然也不小。
其一:自己擅自离开永昌,便是违背了圣旨;自己必须确保这个消息不能走漏;一旦消息传了出去,便会被扣上一个违背圣旨的大罪;若是有人将消息传到满清那边,那自己就在劫难逃了;
其二:此去东南,毕竟路途遥远,即使有胡一清陪着,仍然会有不可预测的其它风险;
其三:即使自己前往江南,就一定能游说成功张煌言?就一定能游说成功郑成功?更大的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跑一趟!
朱慈煊盘膝而坐,一边敲打着木鱼,一边思绪连连,交战不停。即使屋外面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也没有影响到他片刻。
待到第二日清晨,朱慈煊混混沌沌起身与胡一清辞别,刚走出寺庙外,见寺庙外一片狼藉,瓦砾遍地,侧首望去,见寺庙旁边的柴房墙面空荡,不由跑了过去,朝胡一清道:“大师,你还是随我下山吧。这里只怕住不成了。”
胡一清大踏步走上前来,抬头瞧了瞧四周,指着房中的四根柱梁,笑道:“殿下不要担心,只要柱梁在,这房子就还在;若是柱梁没了,哪怕墙面再漂亮,瓦砾再齐全,反而不成。”
朱慈煊听了心头一震,猛地回想起前几日的那个梦,又回想起后世对南明的评价,恍然大悟道:
“若是把大明比作这房子,西南的晋王,东南的郑成功,江浙的张煌言他们便是房子的柱梁,若是他们不在了,那大明也便是形同虚设,真正的亡了。我先前思绪一宿,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却不曾想到;自己前去东南,不仅仅是赢得郑成功和张煌言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拯救他们的性命,拯救我大明朝的柱梁不倒!
兴许这便是老天爷让自己重生的意义所在!
对了,自己重生以来,先是通过化解刘文秀的心结,延续了蜀王的性命;接着通过磨盘山设局扭转乾坤,也算是间接延长了晋王的性命;接下来该去救张煌言,救郑成功了!
所以无论如何,这一趟东南之行,自己势在必行!”
朱慈煊定了下来,只觉得浑身上下痛快不已,不由得又长啸起来,这次长啸之声比先前那次更加持久,更加浑厚,也更加通透。
胡一清一瞧之下,便料定朱慈煊已经想通了,立刻朝他拜道:“胡一清愿追随殿下左右!”
朱慈煊扶起胡一清,哈哈大笑:“小王又得了一员虎将。”接着将胡一清介绍给吴三省认识;吴三省久仰胡一清大名,见他愿意追随朱慈煊,也欢呼不已。
朱慈煊想让胡一清下山,胡一清道:“此事知晓之人越少越好,末将就在此处恭候殿下。”
朱慈煊细想也是,便随同吴三省下了山。他既然打定注意,便立刻以‘通讯密码格式’书信给晋王和蜀王(见卷一,朱慈煊为李定国、刘文秀、沐天波三人设置了简易通信密码,他们的秘密通信往来,只有他们四人能看懂)。在信中,他说仙人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又托梦给他,东南的延平郡王和内阁大学士张大人有血光之灾,命令自己前往东南去救他们。
他知道若是普通理由,定然无法说服他们;但若是自己祭出太祖托梦的老旗帜,十有八九他们两人会同意;毕竟无论是平定孙可望的叛乱还是磨盘山乾坤扭转,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太祖之梦’都一一得到应验。
果然,二十天后,朱慈煊接到他们两人的回信,一致同意了他的设想。他们两人也在信中提及,请他放心,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出行做好万全之策。
朱慈煊于是召集了马宝、吴三省、沐忠显、沐忠亮四人,将自己前往东南的计划告诉他们,也将晋王和蜀王的来信给他们翻阅,所有这一切表面自己这个计划不容反驳,唯一他们能做的就是善后事宜。
经过一场持续很长时间又细致的讨论,众人决定:
让沐忠亮假扮朱慈煊,平日里躲在太子临时行宫中不足出门;派心腹护卫随行左右;在太子行宫设下三道守卫,严防任何人进入;以‘殿下不得见朝臣的名义’禁止任何官员面见殿下…..
三天之后的晚上,一老一少两道身影悄然离开了永昌,他们的行程的目得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