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毋滥,”张煌言镇定自若道:“待平定安南,殿下振臂一呼,自然会有数不尽的人才投奔到殿下左右。”
“先生说的是,有伯乐在,何愁没有千里马,”朱慈煊傲气上涌,自信得笑了笑,往下看中护军和前护军的任职名单。
太子中护军将军:马宝;
太子中护军中卫军将军:吴三省;副将军江南
太子中护军北卫军将军:王辅臣;
太子中护军西卫军将军:沐忠显;
太子中护军东卫军将军:胡一清;
太子中护军南卫军将军:姚启圣;
两年前,太子中护军成立,因为兵少将寡,东卫军和南卫军并无合适人选,分别由马宝和吴三省兼任。
现在张煌言将胡一清和姚启圣安排在了卫将军的职位倒是令朱慈煊双目一亮。
“先生,慈恩原是大明卫国公,足以位列卫将军;但净武资历尚浅如何可居卫将军职位?”
朱慈煊朝站在一旁一动不动的姚启圣坏坏笑了笑,转头向张煌言的安排提出了挑战。
张煌言目不斜视,脸色肃然,拱手应答:
“启禀殿下,微臣以为,太子中护军乃是殿下之肱骨,从将军到卫将军需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所任将军需皆为殿下心腹,殿下真正亲近之人,姚公乃是殿下亲传弟子,自是殿下亲近之人。”
“此言不错,”朱慈煊笑着微微颔首。
张煌言继续说下去:
“其二,所任将军需精通兵法,能征善战。”
“净武虽然法号带个武字,但可没打过什么硬仗,先生用他未免显得武断,”
朱慈煊言辞虽然反驳,脸上却是挂着笑容。
他一边说着一边瞥向旁边的姚启圣,见他神色紧张,额头上冒出豆粒大小的汗珠,一副蠢蠢欲动模样,似乎在犹豫是否该辩解一番,心里不禁暗暗欢乐。
“姚公是殿下亲收的弟子,又取法号为武,与顾先生相映争辉,自然是文韬武略;至于没有赫赫战功,那只是没有机缘罢了。”张煌言神色自信,言辞凿凿应答。
张煌言的解释言简意赅,如果姚启圣不是人才,自己这个堂堂的大明太子决不会主动收他为弟子。
这回答相当于拍了一个朱慈煊无声无响的马屁,而且完全与事实相符!
朱慈煊听得颇为舒服,朝紧张不已的姚启圣招手道:
“净武,还不快来拜谢苍水先生!”
姚启圣挥起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快步奔到张煌言面前,拱手拜道:
“净武拜见苍水先生,多谢先生知遇之恩。”
“姚公客气了,”张煌言回礼道:“若要道谢,应该谢谢殿下才是;他才是姚公真正的伯乐。”
姚启圣又躬身拜谢朱慈煊。
朱慈煊收了帛布,扶起他,满怀期许笑道:“净武,为师所要的天空很大很大,你只管任意翱翔便是。”
“弟子谨遵师尊教诲,”姚启圣满怀壮志,慷慨回应。
朱慈煊点了点头,继续打开帛布,看太子前护军的将军配置。
太子前护军将军:张煌言;
太子前护军中卫军将军:陈永华;
太子前护军北卫军将军:黄廷;
太子前护军西卫军将军:刘国轩;
太子前护军东卫军将军:罗子文;
太子前护军南卫军将军:杨彦廷。
前护军卫将军中除了罗子文是张煌言的亲信副将,其他四人均为朱成功旧部。
这四名卫将军,只有陈永华与自己交情颇深,算是自己的人;另外三人与自己相交甚浅,这应该也是张煌言单独设立一军,将他们与马宝的中护军隔离的一个原因吧。
“仓促之下,微臣考虑不周;还请殿下多多指点。”张煌言见朱慈煊已经看完,便委婉得询问对太子詹事府和太子中护军、前护军的人选可有异议。
“非常好,慈煊没有任何异议,就照先生的意思去办,”朱慈煊对张煌言人事的完美安排非常满意。
“多谢殿下恩准,”
张煌言躬身应道:“微臣这就去准备詹事府诸官职官印和用印法度,请容微臣后退。”
朱慈煊前世创业,知道公司的公文印章乃是一个公司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会酿成大祸;当即颔首道:“先生且去忙,待上了岸,慈煊再与先生议政。”
说着亲自将张煌言送出了房门,又穿过走廊,登上甲板,目送张煌言离去。
待回到房间,姚启圣再次拜谢朱慈煊。
朱慈煊扶起他,拉着他手走到窗前,指着天边的火红郑重其事道:“净武,卫将军与你只是开始,你的方向是天的远方。”
姚启圣瞪着大大的瞳孔望着天边的火烧云,激动难挡道:“弟子定不负师尊期盼,竭尽全力将师尊和大明的名声波及天的尽头。”
好,好,好,朱慈煊连喊了三个好字,哈哈大笑起来。
天的尽头,那便是整个世界,那才是我朱慈煊这个穿越之人该有的大志呀!
他紧紧握紧拳头,深吸了口气,平复下自己激动的心绪,问道:
“净武,还有多久抵达茂名府?”
“启禀师尊,如果一切顺利,后日便可抵达茂名府了。”姚启圣胸有成竹应道。
“后日,也就是两天时间;”朱慈煊喃喃自语,心跳一下子扑通扑通加速起来:“快了,快了,两天后自己就可以见到阿亮兄弟,见到岳儿,见到沐大哥,见到老师,还有马宝、吴三省他们,真是令人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