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翔本身来讲,他并不像参与这件事情。因为无论谁当皇帝,他都是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逐步改掉明朝的那些弊端、影响明朝发展的不合时宜的制度,排除可能导致明朝衰落的因素,帮助明朝在正确轨道顺其自然的发展下去。
高翔不是一个投机者。将立谁为太子作为一种赌博。
既然万历皇帝问了,高翔只能回答,他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诸位皇子都十分优秀。如果按照立嫡长子的传统,应立皇长子朱常洛。如果以能力来论,皇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也可立为太子。臣相信,无论是立谁为太子,必将会把皇上的千秋伟业传承下去的。臣定当竭尽所能,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高翔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顿,相当于没说。
万历皇帝叹了口气,说道:“朕这个皇帝做得难呀。身边的人各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这些时日,立储之争,搞得我焦头烂额,身心疲惫。难呀。”
高翔忙劝慰道:“皇上切不可过于伤心,小心龙体呀。臣以为,立太子,不一定非得是长子,应该是能者居之。只要德行操守好、能力强,定当成为明君的。”
高翔也算是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万历皇帝没有继续说什么,只是冲着高翔摆了摆手,示意其退下。
高翔就告退了。
立储之争,作为明朝的一个大事件,史称“争国本”。先后逼退四位首辅,牵扯到三百多位各级官员,被罢官、流放、解职的就有一百多人。直到沈一贯当首辅时,才落下帷幕。
高翔并不想参与这件事情,他既左右不了最后的结果,也不想通过站队来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他只想为大明江山社稷做些事情,出一些力而已。
离开了皇宫,高翔就开始继续在京城推行两项制度了。
由于官员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立储这件事上。因此,没有多少人关心高翔的推行工作。
这正合高翔之意。他指挥着属下按部就班地测算着、统计着。大家已经在几个省推行成功,经验都十分丰富。
再加上京城商业十分发达。收取的商税支付朝廷官员的俸禄绰绰有余。就这样,很快就完成了京师及周边的两项制度推行。
江南地区更不在话下。除了供应官员俸禄外,仍有大量的剩余。经请示万历皇帝后,按照二一添作五的比例,分别交付户部和宫内。
此时,已经完成了大半个国家了。按照推行计划,现在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就剩下最后最难的第三阶段了。
高翔知道,辽东地区暂时还风平浪静,可是多年后,就会成为朝廷的心痛之地。
因此,他决定未雨绸缪,帮朝廷提前解决这个隐患。
在朝鲜之役结束后,他强烈要求,租用朝鲜平壤城以北的土地。并且命祥云卫驻扎在平壤城,就是为辽东的安定提供保障。
即使未来局势不受自己掌控。起码发生萨尔浒之战那样的惨败。明军也可以利用平壤的祥云卫缓解辽东的压力。
高翔依旧是将人员分成两个小组。丁尧率领一个小组奔赴西北推行。自己则率领一个小组赴西南地区推行。
就在高翔等人在路途上的时候,朝廷向其传递了一个消息,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在播州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