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将领纷纷向徐希示好。有的说,定国公武功盖世,指挥得当,才有今日击退蒙古军的胜利。
有的说,定国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还有的人建议定国公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蒙古军队,收复失地,定当是大功一件。
定国公徐希听了之后,有些飘飘然。他一直以自己的先祖徐达为榜样,也想做名垂青史的事情,头脑一热,竟然率领神枢营倾巢而出,主动出击,企图将蒙古军队一举驱除出外长城。
神枢营就是明初京城三大营之一的三千营。以三千蒙古兵为主,故取名三千营。后期逐步进行了扩编。该部队以骑兵为主,当时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可惜在土木堡之变时,京城三大营几乎全军覆灭。现在的神枢营是后期重建的,战斗力已无法与原来相比。
此次增援居庸关,能够迫使蒙古军队撤退,已经完全出乎神枢营的意料之外。
蒙古军队的撤退,增强了神枢营全体将士的信心。他们认为自己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对付这些蒙古兵绰绰有余。
明军上下空前团结,目标一致。
定国公徐希一声令下,神枢营全体将士出发了。
蒙古军队见明军追了上来,急忙加速逃跑。一些辎重物资扔得遍地都是。
明军见此情景,更加肆无忌惮地追击蒙古军队。虽然蒙古军队断后的部队也进行了“抵抗”,但是,却被“如狼似虎”的神枢营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后期,蒙古军队只能是拼命逃跑,连抵抗明军的意思都没有了。
从定国公徐希,到下边的将士都认为,蒙古军队现在就如同丧家之犬,在神枢营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前期还存留的一点戒备之心,荡然无存。
神枢营追击的速度非常快,蒙古军队逃跑的速度更快。很快,明军就攻占了怀安。下一步,只需渡过西阳河,进军外长城,就圆满收官。
与此同时,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应槐正率领明军拼死抵抗蒙古联军的进攻。徐希所面对的是蒙古联军的主力,不仅兵力多,而且是由巴鲁亲自指挥。
朝廷的御史、各部给事中纷纷上书,认为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应槐,出工不出力,甚至有通敌的嫌疑。
二位国公自明初开始,一直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代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说他们通敌十分牵强。
朝廷各位文臣也借机进行弹劾。要不是万历皇帝对二人十分了解,群臣弹劾,脑子一热,说不定还真能将二人召回。
万历皇帝根据三路大军不同的结果,表扬了定国公徐希,委婉地批评了英国公张维贤和成国公朱应槐。同时,鼓励二人早日收复失地。
圣旨下到三地之后,可想而知。定国公徐希十分高兴,决心将蒙古联军打出外长城。而英国公张维贤和成国公朱应槐除了委屈,还是委屈。
五军营的战斗力十分低下,将士长期在京城生活,疏于训练,养尊处优惯了。在大同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怨声载道,怨天尤人。多亏了祥云伯在平定大同叛乱时,对大同的卫所进行了补齐兵源,开展了严格地训练。方才能与蒙古联军达成平手。否则以京城五军营的战斗力,自保都成问题,更别提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