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也来吃饭?”
程老二正闹心着,有气无力的嗯了一声。
倒是老太太点头朝刘大有笑笑,只以为是程老二的熟识,客气道,“那就坐下来一块吃吧,人多热闹些。”
老太太的想法也简单,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而且刘大有蹩脚的带着苏北味道的普通话,对比那些根本听不懂再说什么的,也显得亲切了许多,有时候,共同语言就是这么简单。
刘大有都没推辞,就顺势应承下来。
程老二点点下巴,问道,“你不跟你那几个朋友一块?”
他指的是先前刘大有坐的那张桌子。
刘大有笑着说,“都是船上认识的,聊得来就多聊了两句,真算下来,还没咱俩认识的时间长。”
对他这种自来熟的性格,程老二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可老太太发话,程老二自然不能再说些用不着的,于是问道,“你吃啥,我去点。”
刘大有说,“这我熟,还是我来吧。”
他没揭破,似码头边上这些酒家饭馆跟内地甚至是北方的餐馆还不一样,根本不给你点菜的机会,都是统一做好了出锅,放在保温餐盘里,分档次的卖,素的、荤的、混搭的。
要是来个人点一样,累死厨子也忙不过来。
他熟练地到窗口打了三荤两素,又端了五碗米饭,还贴心的买了一盆紫菜蛋花汤。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程老二的态度总算好了不少。
大姑喝了两碗汤,舔舔嘴唇,觉着不过瘾,还想再盛,到了窗口,却和伙计起了冲突。
她俩操着相互听不懂的放言大声嚷嚷,还是程老二和刘大有一块给劝回来了。
大姑愤愤不平,骂骂咧咧的喊道,“黑了心了,放在东北,我盛碗汤喝是瞧得起厨子的水平,这儿倒好,一小碗汤就敢收五毛钱,他咋不去抢?”
大姑对这种当地人的斤斤计较感到失望,说好的热情好客呢,都是假的。
遍地黄金倒没骗人,敢情是看上她们这些外来户的黄金了。
刘大有安慰着解释道,“大姐,消消气,人家开门做生意也不容易的。”
大姑反驳道,“他这种态度就有问题,顾客是天,这么干下去,买卖长久不了。”
家里都是做大生意的,她随便听几句就够拿来挑别人的毛病了,甚至更深奥的经营理念她也能讲上几句,熏陶,大多数时候都是潜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