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没有让这尴尬继续下去,举起酒杯对着众人敬酒道:“众位爱卿,过去的一年里大家为了大明,为了朕日夜操劳,大家辛苦了,朕敬大家,饮胜!”说完朱瞻基一口将杯中酒干掉,向众人示意。
“谢陛下!臣等敬陛下!”众人也纷纷将杯中酒干掉。
朱瞻基挥手压下众人的声音说道:“诸位,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说说军事之事。
我们在这一年里,大军不断地向边墙内收缩,边墙的外的卫所城池已经所剩无几,我们退了,那些地方不会变成无人区,自然会有草原各部去占据。此消彼长之下,我们以后再面对草原异族时,就只能依靠边墙时时担心异族攻破边墙。
万里边墙处处都需要防守,这需要多少兵力,朕要为此花费多少军费?”
众勋贵武臣听完皇帝说的话,顿时兴奋起来,皇帝这是要改变仁宗的北方战略。武臣不打仗哪有什么存在感,只有打仗才能获得爵位、财富与荣光。
英国公张辅作为勋贵之首,站起身来表态道:“陛下只要一声令下,臣愿为前驱,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勇听到打仗的事,也把刚才的尴尬忘记了,顺着英国公张辅的话说道:“陛下若是北征,臣愿做先锋,为陛下开路。”
其他武臣也纷纷表示愿意为皇帝带兵杀敌,一时间宴会的气氛热烈起来。
朱瞻基敲了敲桌子,等声音安静下来才又说道:“诸位光想着打,可想过怎么打,还像太宗时那样几次劳民伤财收效却甚微吗?”
众人顿时哑火了,他们是将军,不是莽夫,激动过后只要认真思考自然清楚盲目北征不但灭不了草原部落,弄不好还会把大明拖垮。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皇帝,想知道皇帝是不是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朱瞻基没有说具体的军事部署,而是问道:“野战之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这个问题对于这些经年老将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阳武侯薛禄终于捞到说话的机会:“陛下,野战之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一场大风,一场大雨都能改变胜负的走向。
这也是为将者要懂得天时地利的原因,主动选择战场与被动选择战场所带来的差距非常的大。”
听着薛禄的话,朱瞻基知道自己问的有些笼统了,于是缩小范围问道:“如果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差不多,那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若是没有任何计谋策略,正面作战比的就是军队的士气、装备、训练水平以及军队的数量。”薛禄回道。
“既然如此,朕问一下诸位,我们在草原上作战可占天时地利人和?”
众人摇头,草原是蒙古部落的主场,汉人进草原不迷路就是好的,而草原牧民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熟悉草原上的每一寸土地,更清楚草原多变的天气。就连草原牧民也会视汉人为入侵者,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