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安得知马其顿灭亡时,喝了个酩酊大醉……
不过,姬长安很快就借着醉意,命令大唐海军,对明国发动了进攻。
郭子仪收到命令后,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姬长安的命令。
数百艘钢铁战舰,驶出了港口,朝明国发动了闪电式袭击。
明国当时就懵了,要知道,罗马和马其顿可是刚灭亡不久,这种还没有消化完领土,就立刻发动战争的行为,简直就是穷兵黩武。
在明国人,或者说是朱棣看来,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说不定,明国能赢!
……所谓人生三大错觉,一,有人叫我,二,她喜欢我,三,我能反杀。
朱棣很明显,他认为自己能反杀,于是点齐战舰,御驾亲征走起!
可惜,错觉就是错觉,朱棣并没有反杀成功,他,跑路了。
他带着舰队,从南极绕了过去,绕到了非洲,彻彻底底的抛弃了太平洋,拱手让给了大唐。
面对这种情况,姬长安自然是笑纳了,他不但笑纳了,而且还命令郭子仪,追击朱棣,务必让他死在海上。
郭子仪成功了,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成功的将朱棣弄死在了茫茫大海上,不过,明国并不算灭亡,因为朱棣还有继承人。
朱棣的孙子,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在非洲很快就登基了。
历史上,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而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
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件事情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扯淡)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着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着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瞻基习武,又在翰林学士的指导下学习儒家学术。
虽然他也有他父亲的那种学习经籍和文学的天资,但作为一个青年,他尤其是一个杰出的武士。
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朱棣尚武,常带朱瞻基离开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