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元代龙纹,大多形体细长似蛇,头瘦、细颈、长驱、细长腿,多见三爪、四爪,偶有五爪。头上有双鹿角上钩,疏向后或向前飘拂,圆目有神,尾部作火焰状,肘毛如飘带。没有统一形制,飘逸大于霸气。
明清时代龙纹已相当规范,龙头上眼、眉、角、、齿、须、髯、鼻齐全,有三爪、四爪、五爪,以五爪龙最为显贵。
明代永乐、宣德时,龙纹躯体粗壮,龙头上颚高耸,张口伸舌,双目圆凸,神态凶猛矫健。
到明代中晚期,龙纹开始图案化,如团龙纹、穿花龙纹、衔花龙纹,不但画工草率,而且神态疲踏,缺乏神采。
清代也一样,康雍乾三代各有不同,康熙霸气十足,张牙舞爪,四处征战。雍正清雅俊秀,内敛刚劲,锋芒藏而不露。
到乾隆这个败家子,最讲究排场和面子,好大喜功,花里胡哨,所以从乾隆晚期,成为华夏衰落的开始。
鲁善工仔细比对各种数据,明成化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行话叫成化无大器。
明代陶瓷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也有另一种说法是牙白色,这点经常令初学者迷惑不解。
其实很简单,不管是迎光透视,还是强光下透视,或者在日光或灯光下映照,关键在于光源是什么?
古人说的光有三种:一是灯,但不是电灯,而是烛灯、烛光;二是太阳光;三是燃烧的柴火,如灶堂里的火。
你拿着明代瓷器,点的是蜡烛,凑近烛光看,胎体肯定多显肉红色;拿着明代碗盘,迎着通红太阳强光透视,胎体肯定显虾红色;最后拿着再迎着燃烧的柴火透视,胎体肯定呈粉红色。
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把所有资料了然于胸,开始设计图样,故宫雍正后仿的盖子其实形制没有问题,只不过釉色略有细微差异,其实如果不是顶尖高手,根本看不出来。
所以梁海生这个考核难度很大,第一没有实物研究,只有数据参考;第二有雍正精品做参照物,几百年间肯定不少人仿制过,能留到现在绝对是巅峰之作。
鲁善工很兴奋,修复是老本行,也是最擅长的领域,锔瓷、镶口、配损、金缮、后挂彩,一路走来,吸收各路高手毕生经验,早已融会贯通,信心十足,不惧怕任何挑战。
梁海生身份不一般,如果能通过考验,那以后进出故宫更方便,接触国宝机会更多,对于自己来说,这才是难以抗拒的最大诱惑。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应该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