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上,眼下多以西北风为主,利于我军。
地利上,我军占据上游。
水军兵力上,也两倍甚至三倍于敌军。
怎么算都无战败的可能,李孝恭一握拳头,“好,便与那萧正小儿一决雌雄!”
李靖大喜,道:“王爷英明!”
李孝恭摆了摆手,“本王这就传令,着夷陵、江陵以及周绍德,移师湓城,同时命令躲回豫章的张善安向湓城运送粮草。”
李靖急忙说道:“王爷不可,张善安贼性难改,我军增兵湓城定然让其惶恐,若逼迫过甚,此贼必反无疑,臣以为眼下不可横生枝节。”
“哼!”李孝恭哼了一声,“也罢,倒便宜了他!”
随后,两人就兵力分派进行了详细探讨,第二天,李孝恭便传令各处。
李靖深知此战关系重大,星夜兼程返回湓城,凡事都亲力亲为,城防、战船、粮草都亲自检查,斥候所报更是细致汇总。
不数日,唐军传来大好消息,秦王李世民率大军六万(对外号称十万)增援江淮,前锋已抵达竹山,三五日便可到光迁与庐江王李瑗汇合。
李靖得到消息不由大喜道:“陛下英明!”
李靖说的没错,李渊此举确实很英明,萧正得到斥候禀报也不得不深感佩服。
就在萧正得到李世民率军前来的同时,也得到萧铣一家被处斩的消息,岑文本颇为难过,萧正也唏嘘不已。
前番萧铣及其家眷、臣僚俱被押至长安。
李渊大喜,当即下旨褒奖李孝恭和李靖。
最近半年多,洛阳得而复失,刘黑闼在河北死灰复燃,李神通、李艺兵败,李玄通身亡,徐圆朗反叛,突厥突然南下......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不说朝堂上,整个长安城似乎都有些消沉。
如今平定萧铣,对此时的大唐来说,宛若久旱逢甘霖。
上至李渊,下至群臣,都是兴高采烈,朝堂上恭贺声一片。
不过这其中却有一人面带愁容,正是光禄大夫、宋国公萧瑀。
萧铣与萧铣血脉算不上太近,可也不太远。萧瑀的祖父梁宣帝萧詧是萧铣的曾祖,故此,按辈分,萧铣要称萧瑀叔父。
以李渊的脾气,对萧铣一家怕是要斩草除根,萧瑀颇为不忍,有心求情,可这并非私仇,而是国战,兹事体大,岂能妄自求情?
果然,萧瑀犹豫之际,李渊下旨择日处斩萧铣一家,萧瑀心中很是痛惜,尤其对那几个年幼的后辈更是心存不忍。
这时,平原县公、内史侍郎封德彝出班启奏,“陛下,臣以为可留下萧铣一家。”
李渊心情正好,谁料却有人添堵,心中颇为不快,道:“封爱卿此言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