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动笔,其中几次闲暇的时段,曾想过随意敲下几行字,潦草应付,奈何良心很长,连接着满腹的肚肠,由不得灵负荡』气回肠绝于盲肠,始终提不上胃囊。
许久没有上过青山傍水的地带。脚步匆匆,目的明确,一趟长途的跋涉,挤进空调配置理想的货车厢,听司机大哥调侃的语调,压过手机里循环播放的抖音神曲,看身旁两位陌生饶脸庞,倦容下袖藏着通宵达旦的疲惫。索『性』窗外绿意高山,黄河流淌,才勉勉强强抵消了那一颗,嘲笑这次行动的初衷。
崎岖的山道,隐蔽于世的村庄,跌倒在人群中的文明,碰撞成千奇百怪的模样,很难想象百年以前,这里会是怎样的。
所有避世的村庄都有同一个共『性』,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与社会脱节与文化相悖。所有暗喻住所的村民,究竟是与世无争,还是乐不思蜀?在他们的心底埋藏着堆札的恋土之情,任贫穷灾人祸,始终无法将那份对于这块土地的热爱连根拔起。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百姓,这是恒古不变的理念。
一撮土,一撇枝,乡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杜甫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想乡土之情无外乎那方土地上有自己牵挂的人生活着,王安石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许乡土之故于迁客『骚』人们,就是内心伐笔的寄停
于我们这代人,乡土是落后,是野蛮,是肆意生长又能疯狂清除的念想,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上坟握香的悼念。
反复踏着被雨水不断冲刷的泥泞路,以为能留下什么足迹的你,蓦然回首间,才发现有心栽柳柳难成,无心缝笔文自浑。从古厝到新家的距离不到三百米百步的脚程,却是几代人历经百年沉淀,被历史不断朝前推演而成的。
如果心里有座养老的城,想来就是脚下的村。
9月12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