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馆事了,李利就不想再在此处多逗留了。磊山部既退,想来也不会再度前来骚扰搞事。守住马邑、阴馆一线,半个雁门已经稳了。
可惜雁门隔壁的代郡兵力空虚,不然两边夹击,磊山部必然是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
之前李利曾派人去联络公孙瓒,两边欲互盟联手对付袁绍,只是后来袁绍联合刘虞旧部,一齐发兵攻打公孙瓒,这结盟之事也就不了了之。话说回来,要不是袁绍大半精力放在幽州了。李利也钻不了并州的空子。如今并州的大好局面,也与李利无缘了。
现在并州形势一片大好,幽州公孙瓒那边,却是有些惨。刘虞之子刘和,有袁绍撑腰,于是去了幽州,把他爹刘虞的大旗一竖,这下好了。鲜于辅、阎柔等刘虞故旧纷纷引兵来见。
阎柔少时便在胡人部落中厮混,颇有威信,于是便对胡人晓以大义,诱之以利,乌桓、鲜卑向来不喜公孙瓒,又感念刘虞往日恩德,此番是为了刘虞报仇,又得了阎柔许下的好处,于是纷纷率部来投。阎柔竟然共招得汉、胡步骑数万之众。
有了这许多兵马,于是阎柔便先与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县之北,临阵斩邹丹以下四千余级,遂又转道南下,与袁绍大军汇合,步骑号称十万,滚滚而来。公孙瓒仓促出兵,于鲍丘与袁军大战,不敌,损兵折将二万余,遂退。
公孙瓒这一吃败仗,于是上谷、代郡、广阳、右北平等地纷纷响应阎柔,各自斩杀公孙瓒所置官吏,而后一道起兵反抗公孙瓒。
公孙瓒屡战屡败,不得已,只好退守易县,于拒马河畔设置数道防线,以拒袁绍大军。幽、冀两边大军,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袁绍一门心思对付公孙瓒,连沮授等人劝他西迎大驾回冀州都顾不得了。又哪里会理会在并州搅风搅雨的李利。而且自鲜卑檀石槐去世之后,鲜卑分裂为三部,而檀石槐之后又为了单于之位各自攻杀。这也为李利的军事行动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别的不说,最起码,鲜卑在雁门境内最大的一支势力磊山部,就因为顾虑重重而主动避汉军之锋芒,这却是不知道给李利省下了多少事。
本来李利想先行收复雁门的。但既然磊山部主动退兵,李利就暂时不想再追敌至平城了。他想的是先留一部人马在此监视磊山部,自己则提兵折向西北,去接应张辽。
却说张辽当日受了李利之命,越过大河一路向西,去夺取高阙关。他这一路行来,却是十分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