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声音再大,再让人感觉到不安和骚动,那是皇帝的事情,姜桓已经从一开始的心慌慌中恢复过来,相通了自己现在的事情。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没有任何值得多看一眼的地方,甚至皇帝来自己府上说话,恐怕也只是路过的时候,看见了自己府上进进出出不停有人来拜年,给自己的一个小敲打而已。
皇帝不会对自己动手。
想明白这个事情,姜桓顿时松了一口气。
自己最近认识的人太多,发生的事情太过奇幻,险些忘记自己只不过还是一个小小举人,这可真是庸人自扰。
除夕夜里这离奇的一场大火,却没有造成多大的动乱恐慌,没过多久,安国公就被淹没在了一轮又一轮的新年奏章中。
甚至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第二天依旧是喜气洋洋的一片过年祥和的气氛。
即使是皇榜明明白白地张贴在菜市口,言明安国公造反被诛,甚至都没有多少人讨论他。
要是放在往常,堂堂一位国公,哪怕是一点小道消息都足够传的满城风雨,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国公死了,却像是被丢进水塘里的泥巴,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年夜饭吃的也是味同嚼蜡,姜桓警惕地没有让夜倾姿回去,而是让她先和叶红妆住一晚,等到第二日天明了再让她回家。
原本打算好好商议一下结婚大事,姜桓现在也被弄得没了心思,一直琢磨着自己这几次见到皇帝,期间皇帝有什么改变。
“更凶了......不对,应该是皇帝查出来了什么,而且这事情一定和几年前太子案有什么关联,否则皇帝是不会特意来看自己一眼。”
“说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成婚,皇帝会亲自来看看?这是天大的恩赐,如今看来却不知道是福是祸。”
“可为什么陛下忽然急了呢......”
姜桓百思不得其解,皇帝就算掌握了安国公造反的铁证,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急着调动大军杀过去呢?不说那么多柔和的方法,就是明正典刑,捉拿归案,都比这样雷霆手段诛灭造成的影响要小很多。
只有皇帝认为,不得不杀,他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下手。
要么,是皇帝觉得再让安国公安稳下去他就不安稳了,可这不合理,安国公就是一头猪,都不可能在皇帝还在的时候公然造反,这样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要是手下的人都是这样,那么统治者还怎么治理国家?
皇权都没有了权威,这天下还有什么是值得敬畏的?
一旦这样的风气盛行,甚至可能出现“大分裂”,像西方社会那样,长期分为数十个小国家,始终不得统一。
但是另一个理由就是皇帝的无奈了。
荆棘。
皇帝在为太子上位除荆棘。
这和朱元璋杀开国公臣很类似,明朝之所以能够连续出现洪武之治和永乐之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始终留有足够的上升空间,底层寒门,中层世家,顶层勋贵,始终有上升的空间,这就让大明王朝能够保持长达五十年的活力,甚至一直影响到了仁宣。